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盛礼何由睹,嘉名偶寄居。
周南太史泪,蛮徼长卿书。
砌竹摇风直,庭花泣露疏。
谁能赋秋兴,千里隔吾庐。
白话文翻译:
这盛大的礼仪我怎能亲眼见到,名声只是一时的寄托。
周南的太史流下了眼泪,蛮夷的边地传来长卿的书信。
台阶上的竹子在风中摇曳,庭院里的花儿在露水中泪滴稀疏。
谁能赋予我秋天的兴致,千里之外我与我的家隔得如此遥远。
注释:
- 盛礼:盛大典礼,指封禅的仪式。
- 嘉名:美好的名声。
- 周南:指《诗经》中的一部分,周南的太史是指周朝的历史记录者。
- 太史泪:太史悲泣,象征着对往事的怀念与惋惜。
- 蛮徼:指边远地区,蛮族的地带,长卿是指诗人屈原。
- 赋秋兴:赋诗抒发秋天的情感。
- 千里隔吾庐:形容与家乡的遥远距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833年-909年),字汝弼,号逸少,唐代诗人,尤以五言绝句闻名,是唐末著名的诗人之一。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罗隐晚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盛况的感慨。在封禅的礼仪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无奈和孤独,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沉思。
诗歌鉴赏:
《封禅寺居》是罗隐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首句“盛礼何由睹”,表达了他对盛大典礼的渴望与无奈,暗示着他与外界的隔绝和失落感。接着提到“周南太史泪”,用历史人物的泪水来映衬自己的情感,表明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愁苦。第三句“砌竹摇风直,庭花泣露疏”,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竹子在风中摇曳,似乎也在诉说着诗人的孤独。最后一句“谁能赋秋兴,千里隔吾庐”更是将思乡情绪推向高潮,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无奈和孤寂感溢于言表。
整首诗中,罗隐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盛典的庄严与个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唐代士人面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盛礼何由睹:我怎能看到这盛大的礼仪?表达了对盛况的羡慕与遗憾。
- 嘉名偶寄居:美名只是偶然寄托在此,反映了对名声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无奈。
- 周南太史泪:诗人借用历史人物的泪水,表达对历史的感怀与对自身境遇的同情。
- 蛮徼长卿书:长卿的书信传来,象征着对遥远友人的思念。
- 砌竹摇风直:竹子在风中摇摆,形成一种孤独的意象。
- 庭花泣露疏:花在露水中凋零,暗示着诗人心中的悲伤。
- 谁能赋秋兴:问谁能赋诗表达秋天的情感,显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 千里隔吾庐:形容与故乡的遥远,进一步强调了思乡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泪”象征悲伤,表现出浓厚的情感。
- 拟人:将竹子和花赋予情感,增强了自然的表现力。
- 对仗:语言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盛大典礼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唐末士人对于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盛礼: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盛大场景。
- 泪:象征着对历史、对亲人的怀念与无奈。
- 竹:象征坚韧与清高,摇动象征诗人的孤独。
- 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周南太史泪”,意指: A. 表达对周南的怀念
B. 诗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
C. 对友人的思念
D. 以上皆是 -
“千里隔吾庐”中的“庐”指的是: A. 山川
B. 家乡
C. 朋友
D. 学校
答案: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罗隐的《封禅寺居》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更侧重于对亲情的表达,而罗隐则更注重历史与孤独感的交融。两首诗都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深厚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封禅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