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上作》

时间: 2024-09-19 21:50:30

汉江波浪渌于苔,每到江边病眼开。

半雨半风终日恨,

无名无迹几时回。

云生岸谷秋阴合,树接帆樯晚思来。

对此空惭圣明代,忍教缨上有尘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江波浪渌于苔,每到江边病眼开。
半雨半风终日恨,无名无迹几时回。
云生岸谷秋阴合,树接帆樯晚思来。
对此空惭圣明代,忍教缨上有尘埃。

白话文翻译

汉江的波浪在青苔上闪烁,每次来到江边,眼中病痛便减轻。
半是雨,半是风,整日都在心中怀恨,无名无迹的孤独,究竟何时才能返回?
云在岸边和山谷间聚合,秋天的阴影笼罩大地,树木与帆船在傍晚的思念中相接。
对此我感到惭愧于圣明的时代,怎能让缨带上沾染尘埃呢?

注释

  • :水波荡漾的样子。
  • :青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 :帽子或衣服上的带子,这里用作比喻,指代人的品格和地位。
  • 帆樯:船帆和船桅。
  • 圣明代:指的是明智而英明的时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835年-901年),字子真,号云溪,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的时期,诗人借江边的景象抒发个人的忧愁与无奈,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汉江上作》是一首典型的唐代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诗的开头描绘了汉江波涛与青苔的优美画面,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的心情逐渐变得沉重,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失落。

“半雨半风终日恨,无名无迹几时回”两句中,诗人通过自然界的变化,映射出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惆怅。诗人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似乎在追寻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接下来的“云生岸谷秋阴合,树接帆樯晚思来”则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中,诗人以“空惭圣明代”自谦,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状况的失望,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清白与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江波浪渌于苔:描述汉江波浪在青苔上闪烁,展现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景象。
  2. 每到江边病眼开:每次来到江边,病痛似乎减轻,流露出诗人的脆弱与对自然的依赖。
  3. 半雨半风终日恨: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半雨半风象征着无常,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
  4. 无名无迹几时回: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渴望。
  5. 云生岸谷秋阴合:描绘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气氛。
  6. 树接帆樯晚思来:树木与船帆交融,表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
  7. 对此空惭圣明代:自谦于当代的清明,表达出对社会的失望。
  8. 忍教缨上有尘埃:比喻自己的理想与品德受到污染,感慨颇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缨上有尘埃”,比喻理想遭遇污染。
  • 拟人:自然景物如“云”、“树”赋予人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社会现状的失望,以及在自然中寻求慰藉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江:象征着流动与变化,反映诗人的心境。
  • 波浪:象征着生活的起伏与不定。
  • 青苔:代表着自然与生命的脆弱。
  • 云、树、帆樯:自然中的各类元素交织,体现了诗人对故乡和理想的追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罗隐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缨”指代什么?
    A. 帽子上的带子
    B. 一种植物
    C. 船帆

  3.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对爱情的渴望
    B. 对理想的追求与社会的失望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罗隐与王之涣的作品都反映了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但罗隐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波动,而王之涣则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色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