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二首》

时间: 2025-01-11 21:01:21

何处鸾笙凤管清,觉来身世在蓬瀛。

龟蒙岛峄争趋势,恒霍嵩华共仰兄。

封禅幸无书献纳,洞天尚有路通名。

自惭游兴非司马,不扣天门空此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鸾笙凤管清,
觉来身世在蓬瀛。
龟蒙岛峄争趋势,
恒霍嵩华共仰兄。
封禅幸无书献纳,
洞天尚有路通名。
自惭游兴非司马,
不扣天门空此生。

白话文翻译

在哪里才有那清脆的鸾笙和凤管之声呢?
醒来时才发现自己身处于蓬莱仙境。
龟蒙山和泰山争相向上,
恒山和霍山同样令人仰望。
庆幸的是,封禅的仪式没有书信来献纳,
洞天福地仍有通往名声的道路。
我感到羞愧,游玩的兴致不如司马迁,
不去敲响天门,空度此生。

注释

字词注释:

  • 鸾笙:古代乐器,象征高雅音乐。
  • 凤管:古代一种乐器,泛指音乐之声。
  • 蓬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龟蒙、恒霍、嵩华:都是山名,象征高峰与崇高志向。
  • 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和祭地的仪式。
  • 洞天:指仙境,神仙居住的地方。
  • 司马:指司马迁,著名的历史学家与文学家。

典故解析: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理想和追求。
  • 封禅:古代帝王举行的祭祀活动,象征对天命的尊重与追求。
  • 司马迁:作《史记》的历史学家,象征着学识与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梦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登泰山之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壮丽景色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自省。

诗歌鉴赏

这首《登泰山二首》通过对泰山及其周边山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山的敬仰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开篇以“鸾笙凤管”的音乐意象引入,暗示了心灵的宁静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接着,诗人通过对比“龟蒙岛峄”和“恒霍嵩华”,表现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高峰的追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自省自己未能达到司马迁的成就,表达了对未能敲响“天门”的遗憾,隐含着对人生目标的思考与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鸾笙凤管清” - 诗人询问清脆的音乐何处可闻,渗透出对美好境界的渴望。
  2. “觉来身世在蓬瀛” - 醒来时发现自己身处理想的仙境,象征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3. “龟蒙岛峄争趋势” - 描绘高山的崇高,象征着追求卓越的精神。
  4. “恒霍嵩华共仰兄” - 表达对其他高山的赞美,弘扬人类追求进步的精神。
  5. “封禅幸无书献纳” - 反思自己没有参与伟大的祭祀,表达了对成就的渴望。
  6. “洞天尚有路通名” - 认为即便不参与封禅,依然有通向名声的道路可走。
  7. “自惭游兴非司马” - 自我反省,感到游玩兴致不如伟大的历史人物。
  8. “不扣天门空此生” - 感叹自己未能达到理想,空度此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山比作人生理想的象征。
  • 对仗:整首诗采用对仗工整的形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强调不同山脉的崇高与壮丽。

主题思想:
本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思考,同时反映了对人生成就的自省与感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不懈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鸾笙:象征高雅与纯洁的音乐。
  • 凤管:象征着华丽与美好。
  • 蓬瀛:象征理想的仙境。
  • 高山:象征卓越与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何处鸾笙凤管清”中的“鸾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花

  2. 诗中提到的“蓬瀛”是指什么地方? A. 水边
    B. 仙境
    C. 高山

  3. 诗人感到自惭是因为: A. 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
    B. 没有参加封禅
    C. 没有人陪伴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写了对高山的敬仰与人生理想的追求,但其情感更加沉重,强调人生的艰辛与奋斗。而陈梦良的《登泰山二首》则更倾向于对理想的向往与自省,展现了更为自由与洒脱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