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
时间: 2025-01-26 03:01: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
作者:刘禹锡
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
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
上相芳缄至,行台绮席张。
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
染指铅粉腻,满喉甘露香。
酝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
咀嚼停金盏,称嗟响画堂。
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尝。
白话文翻译
珍贵的果实来自西域,移植到北方。
往年随汉朝的使者,现在寄给梁王。
高官的香信送来了,行台上华丽的席子已铺开。
鱼鳞上沾满了宿露,马乳上带着残霜。
手指沾染了铅粉的细腻,满喉都是甘露的香气。
酿成了十天的美酒,味道胜过五云的浆汁。
咀嚼时停下金盏,称赞声响彻画堂。
惭愧不是最后的客人,竟然没有尝到一枝果实。
注释
- 珍果:指珍贵的果实,特别是蒲桃。
- 西域:指古代中国西方的地区,通常与丝绸之路相关联。
- 汉使:指汉朝的使者,说明与西域的交流。
- 梁王:指的是当时的地方官员或王侯。
- 上相:指高官或宰相。
- 芳缄:香信,传递的信件。
- 行台:指官员出巡时建立的临时官署。
- 鱼鳞:比喻露水,形象生动。
- 马乳:指马的乳汁,常用于酿酒。
- 金盏:金制的酒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溪,号湘云,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晚唐诗人群体中的重要人物,与白居易齐名。其诗风清新、幽默,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任职太原期间,寄给李侍中,表达对美味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感激,同时也是对蒲桃这一珍果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人际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蒲桃这一珍果的美味以及作者对友人寄赠的感激之情。诗的开头通过“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引出了蒲桃的来源与珍贵,显示了作者的博学与对物产的关注。接着,诗中提到“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不仅体现了历史的延续,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情谊。
在描写蒲桃的过程中,刘禹锡使用了大量细腻的意象,如“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这些生动的描写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蒲桃的清新与甘美。尤其是“酿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表达了蒲桃的美味程度,诗人以此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后,诗中流露出一丝惆怅,“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尝”,表明了诗人对未能亲自品尝美味的遗憾,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复杂情感。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果实的诗,更是对友情的赞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唐代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开篇点明主题,珍贵的果实来自遥远的西域,经过迁移已经扎根于北方。
- 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提到历史的交往,强调友谊的延续,说明这份美味是通过友人寄赠的。
- 上相芳缄至,行台绮席张:描写高官的信件到来,场面华丽,显示了社交的礼仪。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鳞含宿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果实的清新。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该诗通过描写蒲桃的美味和寄赠的情谊,展现了友情的重要性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亲自享用的遗憾。
意象分析
- 珍果:象征着人际关系中的珍贵情感,代表美好与稀有。
- 西域:象征着远方与交流,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融。
- 马乳、鱼鳞:生动的自然意象,表达了对美味与生活的真实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杜甫
C. 刘禹锡
D. 李白 -
“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中的“汉使”指的是什么?
A. 汉代使者
B. 汉代音乐
C. 汉代文学
D. 汉代建筑 -
诗中提到的“珍果”指的是哪种果实?
A. 苹果
B. 蒲桃
C. 桃子
D. 葡萄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白居易的诗作,描写友情与思念。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作品,表现对春天的期待。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刘禹锡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具体物品的描写,而白居易则侧重于情感的表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