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令狐相公见寄》

时间: 2024-09-19 21:14:17

群玉山头住四年,每闻笙鹤看诸仙。

何时得把浮丘袖,白日将升第九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群玉山头住四年,每闻笙鹤看诸仙。何时得把浮丘袖,白日将升第九天。

白话文翻译:

在群玉山上住了四年,时常听到笙声和鹤鸣,欣赏着那些仙人。什么时候才能将浮丘的衣袖轻轻一拂,迎接白日升到九天之上呢?

注释:

  • 群玉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高洁与超凡。
  • 笙鹤:笙是乐器,鹤是仙禽,此处借指仙界的音乐与仙人。
  • 浮丘:即浮丘山,古代神话中的仙山,常用于象征长生。
  • 白日:指阳光,也寓意光明前途。
  • 第九天:古代神话中的天界,象征极高的境界与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诗赋著称,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的思考和个人志向,风格清新,语言精炼。

创作背景:

《酬令狐相公见寄》创作于刘禹锡被贬期间,诗中表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头的“群玉山头住四年”,描绘了一个高远的居所,象征着诗人心中理想的境界。四年的时光,不仅是对岁月的感慨,也暗含了对生活的思考。接着,诗人提到“每闻笙鹤看诸仙”,通过音乐与仙人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超脱尘世的宁静。

“何时得把浮丘袖”,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期待。这里“浮丘”象征着追求的目标,暗示着诗人希望能够摆脱现实的束缚,追逐自己的理想。最后一句“白日将升第九天”,将理想的境界提升至一个崇高的层次,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传递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群玉山头住四年:四年居住在群玉山上,表明时间的久远与孤独。
  2. 每闻笙鹤看诸仙:每时每刻都能听到仙乐与仙禽,令人神往。
  3. 何时得把浮丘袖:何时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轻拂浮丘的衣袖。
  4. 白日将升第九天:希望在未来的某一日,阳光普照,理想得以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群玉山、浮丘等地名,象征理想与追求。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笙声与鹤鸣仿佛在与人对话,传达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与无奈,体现出唐代士人的理想与志向。

意象分析:

  • 群玉山:象征高洁与理想的追求。
  • 笙鹤:代表仙界的音乐与神秘的生活。
  • 浮丘:象征追求的目标与理想。
  • 白日:象征光明与希望,预示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刘禹锡在《酬令狐相公见寄》中提到的山是? A. 泰山
    B. 群玉山
    C. 华山

  2. “白日将升第九天”中的“第九天”指代的是? A. 地球
    B. 人间
    C. 天界

  3. 诗中提到的“浮丘”象征的是?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生活
    C. 过往岁月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刘禹锡的《酬令狐相公见寄》均体现了对理想的渴望,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洒脱,而刘禹锡则展现出更多的沉思与期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