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部乐·和份士除夜柬内子韵却寄细君》
时间: 2025-01-11 05:47: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征部乐·和份士除夜柬内子韵却寄细君》 —— 杨葆光 〔清代〕
别离经岁,深悔屡把春光掷。只为相如四壁。愁分与凄苦吟蟀。容易过相思夕。怕缩地长房难觅。更欲笑北地胭脂,莫问祁连好颜色。家书偶寄,临缄未罄,心事最难抛得。但愿是离愁时遣,强加餐饭,聊且排岑寂。隔河天女,总不废七襄勤织。更善顾老母娇儿,起居安适。
白话文翻译:
离别已经过了一年,深感后悔曾经浪费了多少春光。只因在相如的四壁中感受到愁苦,吟唱着悲伤的蟋蟀。容易度过思念的黄昏,却害怕缩短的距离难以再相见。更想笑谈北方的胭脂,莫问祁连山的美景如何。偶尔寄出家书,虽然信未写完,但心中的忧虑难以抛弃。只希望在离愁时能解脱,强迫自己吃饭,聊以排遣孤独。隔着河流的天女,依然在辛勤地织布。更要照顾好年迈的母亲和娇嫩的孩子,让他们生活安适。
注释:
- 别离经岁:指离别已经有了一年之久。
- 相如:这里指的是古代诗人相如,可能象征着思念的情感。
- 四壁:四周的墙壁,象征着孤独的环境。
- 愁分与凄苦吟蟀:愁苦的情感和蟋蟀的吟唱相互呼应,营造出凄凉的气氛。
- 北地胭脂:北方的美人,暗指远方的爱人或友人。
- 临缄未罄:信未写完,表达出心事重重。
- 七襄:古代女子的织布工具,象征着女性的辛劳。
- 安适:安定舒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葆光,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作品多表现离愁别恨,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除夕之际,作者因离别而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思念,借此表达对家人和亲人的关怀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而忧伤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关心。开篇以“别离经岁”开头,直接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后的孤独感。诗中通过“愁分与凄苦吟蟀”传达出孤独的情感,蟋蟀的吟唱成为了思念的象征,增添了几分凄凉。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缩短相距的渴望,但又感叹这种愿望的无奈。
“家书偶寄”一句,展现出信件传递情感的无奈和心事重重,情感真实而细腻。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愿望自己的母亲和孩子能够安好,体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和责任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亲人的深情厚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离经岁:揭示时间的流逝。
- 深悔屡把春光掷: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懊悔。
- 只为相如四壁:孤独的环境加重了思念之情。
- 愁分与凄苦吟蟀:蟋蟀的声音与愁苦相互呼应。
- 容易过相思夕:思念的时光过得飞快。
- 怕缩地长房难觅:距离的遥远让人无法再见。
- 更欲笑北地胭脂:想要轻松谈笑,却又难以实现。
- 家书偶寄,临缄未罄:写信传情,却难以表达心中所有。
- 但愿是离愁时遣:希望能在离愁中解脱。
- 隔河天女,总不废七襄勤织:即使隔着河流,仍然要辛勤劳作。
- 更善顾老母娇儿,起居安适:对家庭的牵挂和责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蟋蟀的吟唱比作愁苦的声响。
- 对仗:如“家书偶寄,临缄未罄”体现了工整的对仗。
- 拟人:赋予蟋蟀以情感,增加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后的孤独与对家庭的思念,表达了对亲人深切的关爱与责任感,传达了人们在离愁别绪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 蟋蟀:代表孤独与思念。
- 北地胭脂:象征远方的爱人或美好的事物。
- 家书:传递情感与关怀的载体。
- 天女:象征辛勤劳动的女性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愁分与凄苦吟蟀”中的“蟋蟀”象征了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和思念
- C. 友谊
-
“家书偶寄,临缄未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A. 随意
- B. 心事重重
- C. 高兴
-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 A. 自然
- B. 离愁别恨
- C. 战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以清冷的月光映衬出思乡的情感,风格更为直接;而杨葆光的作品则通过蟋蟀的吟唱和冬夜的景象,营造出更为细腻的情感氛围。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古典诗词鉴赏入门》
- 《中华诗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