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恭治中牟》

时间: 2025-04-28 20:34:36

  鲁恭为中牢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

”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

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鲁恭治中牟

作者: 范晔 〔南北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鲁恭为中牢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
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
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
爱及鸟兽,此二异也。
童有仁心,此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白话文翻译:

鲁恭担任中牢令,重视道德教育,不轻易施行刑罚。袁安听说后,怀疑其真实性,暗中派人去查看。他跟随鲁恭走在乡间小路上,坐在桑树下。路过一只野鸡,停在旁边,旁边有儿童。那人问:“孩子们为什么不去抓它?”孩子们回答:“小野鸡还很小,不能抓。”那人惊讶地站起身,与鲁恭说:“我来这里是想观察你的政绩。如今蝗虫不侵扰边境,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你对鸟兽的爱护,这是第二个不同寻常的现象;孩子们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不同寻常的现象。我在这里久留只会打扰贤者的耳朵,我要赶快返回,向袁安报告。”

注释:

  • 中牢令:古代官职,负责监牢事务的官员。
  • 重德化:重视道德教化。
  • 阡陌:乡间的小路。
  • :野鸡。
  • 方雏:刚孵化的小鸟。
  • 仁心:仁爱的心肠。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鲁恭”指的是鲁恭的治理方式,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性,与当时的法律和刑罚相对立。袁安是当时著名的贤人,这里通过观察鲁恭的治理来反映其贤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晔,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著有《后汉书》。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政治、伦理问题。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南北朝时期,正值政治动荡、社会动乱的时代,诗人通过鲁恭的例子,倡导以德治国的思想。

诗歌鉴赏:

《鲁恭治中牟》是一首通过叙述鲁恭治政的故事,反映出范晔对理想治理的思考。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鲁恭重视道德教化、不轻易施行刑罚的治政理念。诗中提到的“蝗不犯境”与“爱及鸟兽”,不仅体现了鲁恭的仁爱之心,也反映出他治理的成效。通过儿童对小雉的保护,进一步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表现出诗人对善良与仁爱的推崇。

范晔通过对比,展示鲁恭的与众不同,揭示了德政的重要性。诗中通过儿童的无邪之心,传达出对未来的希望,体现出对社会良好风气的期望。整体而言,诗歌不仅是对鲁恭的赞美,也是对当时治国理政理念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鲁恭的任职与治政理念。
    2. 袁安的疑虑与暗中观察的举动。
    3. 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到的和谐现象。
    4. 孩子们的仁爱之心,反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观察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强调鲁恭治理的成功。
    • 拟人:将儿童的行为赋予人性,突显仁爱之心。
  • 主题思想:强调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倡导仁爱与和谐的社会价值观。

意象分析:

  • 儿童:象征纯真与仁爱。
  • 鸟兽:象征自然与和谐,反映出鲁恭的仁政。
  • 蝗虫:象征外部困扰与治理的成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鲁恭担任的是什么官职?

    • A) 中牢令
    • B) 大将军
    • C) 监察御史
  2. 孩子们为什么不去抓小雉?

    • A) 因为它们太快
    • B) 因为小雉还很小
    • C) 因为他们害怕
  3. 袁安对鲁恭的治理态度是?

    • A) 赞赏
    • B) 怀疑
    • C) 反对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比较《鲁恭治中牟》与《桃花源记》,两者均反映了理想社会的追求,但《桃花源记》更侧重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鲁恭治中牟》则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 《后汉书》:范晔的主要著作。
  • 《中国古代诗词选》:包含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作品。

相关诗句

鲁恭为中牢令,重德化,不任刑罚。下一句是什么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上一句是什么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下一句是什么

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上一句是什么

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下一句是什么

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上一句是什么

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下一句是什么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上一句是什么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下一句是什么

儿言雉方雏,不得捕。上一句是什么

儿言雉方雏,不得捕。下一句是什么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上一句是什么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下一句是什么

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上一句是什么

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下一句是什么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上一句是什么

鲁恭为中牢令,下一句是什么

重德化,上一句是什么

重德化,下一句是什么

不任刑罚。上一句是什么

不任刑罚。下一句是什么

袁安闻之,上一句是什么

袁安闻之,下一句是什么

疑其不实,上一句是什么

疑其不实,下一句是什么

阴使人往视之。上一句是什么

阴使人往视之。下一句是什么

随恭行阡陌,上一句是什么

随恭行阡陌,下一句是什么

俱坐桑下。上一句是什么

俱坐桑下。下一句是什么

有雉过,上一句是什么

有雉过,下一句是什么

止其旁,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