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殿秋 其二
作者: 陈祖绶 〔清代〕
秋色好,在河干。
渔家簖蟹点灯看。
晓霜染遍丹枫叶,
枝上拳鸦恋树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美景,秋色宜人,河边的景象特别迷人。渔民在夜晚点亮灯火,捕捉河里的螃蟹。清晨的霜冻把丹红的枫叶染遍,树枝上,乌鸦在寒冷中依依不舍地依偎在树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桂殿:意为桂花的殿宇,常用来指代秋天的美丽景色。
- 簖蟹:簖是指一种捕蟹的工具,蟹则是指螃蟹。
- 晓霜:清晨的霜,常常用来形容秋冬的寒冷。
- 拳鸦:拳鸦即乌鸦,拳是形容乌鸦的形态,暗指它们在寒冷的气候中依偎的状态。
典故解析:
- 丹枫:指红色的枫树,象征着秋天的丰收和美丽。
- 恋树寒:表达了乌鸦对树木的依恋,反映出秋冬季节动物的栖息习性,象征着自然的生存哲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祖绶,清代诗人,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河边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渔民的生活情景以及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诗歌鉴赏:
《桂殿秋 其二》是一首典型的秋季诗,诗人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象与情感。全诗围绕着“秋色”展开,首句“秋色好,在河干”便直接引入了秋天的主题,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接下来的“渔家簖蟹点灯看”描绘了渔民在秋夜劳作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诗中“晓霜染遍丹枫叶”展现了秋天的清晨,霜冻把枫叶染得如火如荼,色彩鲜艳,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最后一句“枝上拳鸦恋树寒”则带出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乌鸦对树的依恋象征着生命在寒冷中依旧保有温情的情感,给人一种温暖的思绪。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有机结合,突显了诗人在秋日的沉思与感受,也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韧性和情感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色好,在河干。
通过“秋色好”直接引入主题,展现出秋天的美丽,同时“在河干”则具体化了场景,营造出一种亲切的自然氛围。 - 渔家簖蟹点灯看。
描绘渔民在河边捕捞螃蟹的情景,展现了劳动的乐趣与自然的馈赠。 - 晓霜染遍丹枫叶,
清晨的霜冻把枫叶染成红色,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色彩。 - 枝上拳鸦恋树寒。
乌鸦对树的依恋,反映出秋冬季节的寒冷,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 “秋色好”暗喻着秋天的美丽景象。
- 拟人: “拳鸦恋树寒”,将乌鸦赋予了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在自然变迁中人们的情感变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秋天美景的欣赏,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象征着成熟、丰收和变化。
- 河干:代表了自然环境中的宁静与和谐。
- 丹枫:象征着热情与生命力。
- 拳鸦: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对栖息地的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渔家簖蟹”指的是:
A. 渔民捕鱼
B. 渔民捕螃蟹
C. 渔民捕虾 -
“晓霜染遍丹枫叶”中的“晓霜”指的是:
A. 晚上的露水
B. 早上的霜冻
C. 中午的阳光 -
诗中表现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杜甫的《秋兴八首》:深入探讨秋天的不同侧面。
诗词对比:
- 对比陈祖绶的《桂殿秋》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传达情感,但前者更注重对秋天的描绘,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了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的意象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