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成》

时间: 2025-02-04 16:18:49

短垣新雨上银泥,柳外幽花咫尺迷。

独喜流莺解人意,一声声傍绿窗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偶成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短垣新雨上银泥,柳外幽花咫尺迷。
独喜流莺解人意,一声声傍绿窗啼。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新雨过后,短墙上湿润的泥土闪着银光,柳树之外的幽花让人迷惑难辨。作者独自欣喜于流莺的歌声,它那一声声在绿窗旁啼鸣,似乎能理解人的情感。

注释

  • 短垣:短小的围墙。这里指的是一种简陋的墙体。
  • 银泥:形容雨后泥土湿润,闪烁着银色光泽。
  • 幽花:隐秘而美丽的花,可能指一些不易被发现的花朵。
  • 流莺:指黄莺,鸟类,因其鸣声动听而著称。
  • 解人意:理解人的情感,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共鸣。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对春雨、柳树、流莺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之景,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日,反映了诗人在春雨过后对大自然的感悟与欣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细腻理解。

诗歌鉴赏

《春日偶成》是一首典型的描写春天的诗,诗人在短短的四句中,描绘了春雨过后的美丽景象。在这幅画面中,短墙上湿润的泥土闪耀着光泽,柳树之外的花朵则给人以迷惑的美感。诗人通过“流莺解人意”的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系。流莺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诗人心灵的寄托,它的鸣叫似乎在倾诉着人们的心声,展现出一种人与鸟之间的默契。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尤其是“独喜流莺解人意”一句,表达了诗人因自然的美好而感到的快乐与共鸣。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传达了自然的魅力与生命的活力。诗中所展现的春日气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复苏和希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短垣新雨上银泥:新雨后的短墙上,湿润的泥土闪烁着银色光芒,展现了春雨的清新与生机。
    2. 柳外幽花咫尺迷:遥望柳树之外的花,虽然近在咫尺,却让人感到迷惑,象征了春天的美丽与玄妙。
    3. 独喜流莺解人意:诗人独自欣喜于流莺的歌声,流莺似乎能理解人类的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4. 一声声傍绿窗啼:流莺在绿窗旁啼鸣,声音清脆悦耳,增添了春日的生动气氛。
  •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雨后的泥土比作银光,形象生动。
    2. 拟人:流莺“解人意”,赋予鸟类人的情感,使得描写更具温度。
    3.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意象对称,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生命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 短垣:象征简朴的生活和人们对自然的依赖。
  • 银泥:代表春雨带来的生机和希望。
  • :象征春天的复苏与生长。
  • 流莺:象征自然的声音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短垣新雨上银泥,形容什么样的天气? A. 晴天
    B. 雨天
    C. 雪天

  2. “流莺解人意”中,流莺的作用是什么? A. 增添美景
    B. 理解人的情感
    C. 吸引游客

  3. 诗中的“幽花”主要代表什么? A. 隐秘的美
    B. 凋零的花
    C. 花香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赋得古原草送别》 by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王之道 vs. 孟浩然:两位诗人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王之道侧重于人与自然的情感共鸣,而孟浩然则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王之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