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淮南》

时间: 2025-01-26 00:22:59

汉使征兵诏未休,两行旌旆接扬州。

试上高楼望春色,一年风景尽堪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使征兵诏未休,两行旌旆接扬州。试上高楼望春色,一年风景尽堪愁。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征兵诏令仍在继续,两行旌旗在扬州迎风飘扬。我试着登上高楼眺望春天的景色,发现一年中的风景尽是令人忧愁。


注释

字词注释:

  1. 汉使:指汉朝的使者,可能是指派遣到征兵的官员。
  2. 征兵诏:征兵的旨意或命令。
  3. 旌旆:指军旗、战旗,象征着军队的存在。
  4. 扬州:地名,位于今日江苏省,是当时的重要城市。
  5. 高楼:指高大的楼阁,象征着远眺和思考的地方。
  6. 春色:春天的景色,通常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7. 堪愁:值得忧愁。

典故解析: 在唐代,征兵的情况常常引起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忧虑,而“春色”在古诗中通常象征着生命的美好和希望。在此诗中,“春色”与“堪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心中的矛盾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涉,唐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其作品多为五言绝句,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个人情感与对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奉使淮南》写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动乱频繁,战争不断,征兵成为常态,给民众带来深重的苦难。诗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奉使淮南》通过描绘征兵的场景,反映了一个动荡时代人们内心的忧愁与无奈。首句“汉使征兵诏未休”直接点明了时代背景,征兵的命令不断,给人以沉重的压迫感。接着“两行旌旆接扬州”,描绘了军队进驻的重要城市,旌旗飘扬的景象虽然壮观,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临近,暗含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第三句“试上高楼望春色”,诗人试图通过高楼的视角来看待春天的美好,然而“春色”与“堪愁”的关联,揭示了美好生活与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无奈感。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个人的经历中,也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剧。

整首诗意境深远,字句简练,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争的深切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使征兵诏未休:说明征兵的命令仍在继续,暗示社会动荡。
  2. 两行旌旆接扬州:描绘军队进驻的场景,象征着战争的迫近。
  3. 试上高楼望春色:诗人试图以高楼的高度来展望美好的春景,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4. 一年风景尽堪愁:尽管春色迷人,但一年的风景却因战争而令人忧愁,反映了诗人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对仗:“汉使”与“征兵诏”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象征:“春色”象征着希望与生机,而“堪愁”则是对现实的反思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无奈与愁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汉使:象征着国家的权威与征召。
  2. 旌旆:代表着军队的威猛与征战的氛围。
  3. 高楼:象征着观察与思考的高度。
  4. 春色: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5. 堪愁:体现了人们内心的忧虑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汉使征兵诏未休”中的“汉使”是指什么?

    • A. 汉朝的使者
    • B. 汉朝的皇帝
    • C. 汉朝的士兵
  2. 诗中提到的“春色”代表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生机与希望
    • C. 战争的残酷
  3. 诗人试图通过什么方式来看待春天的美好?

    • A. 在田野中
    • B. 在高楼上
    • C. 在河边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同样表现了动荡时代的忧愁,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两首诗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都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争的深切忧虑,但在写法上,李涉的诗更为简练,杜甫则更具厚重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涉诗文集解析》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唐诗的艺术魅力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