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绕重山江抱城,
隋家宫苑此分明。
居人不觉三吴恨,
却笑关河又战争。
白话文翻译:
海水环绕着重重山峦,江水环抱着这座城市,隋朝的宫殿和园林在这里清晰可见。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并未意识到三吴地区的苦恨,却在笑谈关隘和河流又要开战。
注释:
- 重山:指层叠的山脉。
- 江抱城:江水环绕着城市。
- 隋家宫苑:指隋朝的宫殿和园林,显示出昔日的繁华。
- 三吴:古代对吴地的称呼,包括今江苏、浙江和上海一带。
- 恨:指的是历史上因战争而产生的怨恨。
- 关河:指的是重要的关隘和河流,暗示战争频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涉,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多描写山水景致,感慨历史兴衰。李涉的作品常体现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时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绘海、山、江的美丽景色,反衬出历史的悲哀,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登北固山亭》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透过山水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诗的首句“海绕重山江抱城”,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暗含了历史的复杂性。接下来的“隋家宫苑此分明”,则将历史的痕迹与现实相结合,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凋零。
“居人不觉三吴恨”一句,深刻揭示了人们在安逸生活中对历史苦痛的无知,这种对历史的遗忘使得人们难以警觉即将来临的危险。而最后一句“却笑关河又战争”,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揭示了战争的无情和人们对战争的麻木。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衬,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令读者在美景之中感受到一丝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绕重山江抱城:描绘了海水环绕重重山峦,江水包围城市的壮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宏伟的自然景观。
- 隋家宫苑此分明:指隋朝的宫殿和园林在此地依然清晰可辨,暗示着历史的遗迹和曾经的辉煌。
- 居人不觉三吴恨:人们在这美景中,忘却了三吴地区因历史战争带来的仇恨。
- 却笑关河又战争:在轻松的氛围中,谈论关隘和河流的战争,再次点出战争的频繁与人们的麻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海绕重山,江抱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对比:自然的美与历史的痛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象征:海、山、江象征着历史的沉浮与人类的命运。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揭示了人们对历史苦痛的遗忘与麻木,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象征广阔与无边,亦暗示历史的无情。
- 重山: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 江:流动象征着时光与变迁,暗示着战争与和平的交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海绕重山”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美景
B. 战争
C. 人们的麻木 -
“隋家宫苑此分明”意指什么? A. 隋朝的繁华
B. 现代生活
C. 战争的遗迹 -
诗中提到的“三吴”指的是哪里? A. 广东地区
B. 江苏、浙江和上海
C. 四川地区
答案: 1.A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但更多地强调对未来的希望和壮志。
- 杜甫的《望岳》则通过对山的崇高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在主题上都有对历史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