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
时间: 2025-01-11 07:55: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落魄
作者: 张抡 〔宋代〕
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
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彻。
广寒想望峨琼阙。玉杵声奇绝。
何时赐我长生诀。飞入蟾宫,折桂饵丹雪。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轮明月光辉照耀,古往今来人们都在欣赏中秋的明月。我在思索,难道这月光与我们有何不同?其实,它与人间的一切都是息息相关,天上空气如此清澈。
我向往广寒宫,想要见到那巍峨的玉阙,耳边传来那玉杵的声响,宛如绝妙的乐曲。
我何时能得到长生不老的秘诀呢?愿飞入蟾宫,摘取桂花,品尝那如丹雪般的仙药。
注释:
字词注释:
- 光辉皎洁:明亮而清晰的光辉。
- 中秋月: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象征团圆和美好。
- 广寒:指月宫,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
- 峨琼阙:高耸而洁白的宫阙,形容月宫的宏伟。
- 玉杵:传说中嫦娥用来捣药的杵,象征着长生不老的仙药。
- 长生诀:指长生不老的秘诀。
典故解析:
“广寒”指代月宫,源自古代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尤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玉杵”则涉及到捣药的传说,常与长生之术相关联,体现了古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抡,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中秋佳节,诗人借助明月的意象,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统文化中中秋节是团聚的节日,诗人通过对月的描绘,寄托了对亲人和理想生活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醉落魄》以中秋明月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光辉皎洁”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明亮而清晰的氛围,接着诗人用“古今但赏中秋月”引发思考,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共同向往。诗中反复提到的“月华”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理想追求的象征。
诗人通过对“广寒”的向往,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追求,想要飞入“蟾宫”,折桂寻药,体现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这种渴望不仅是对物质的追求,更是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永恒的探索。
整首词在情感上由对月亮的赞美逐步上升到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了宋代诗人那种细腻而深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光辉皎洁:描绘了月光的明亮和清晰,设置了诗歌的意境。
- 古今但赏中秋月:强调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表现出历史的延续性。
- 寻思岂是月华别:表达了思考月光与人世的关系,暗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 都为人间,天上气清彻: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清澈的天空与明亮的月光相互辉映。
- 广寒想望峨琼阙:向往月宫,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玉杵声奇绝:形象描绘了月宫的神秘和绝美,暗示长生不老的秘药。
- 何时赐我长生诀:表达了对长生不老之术的渴望,体现出人类对生命的思考。
- 飞入蟾宫,折桂饵丹雪:愿望通过神话传说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人们的理想和向往,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通过“玉杵声奇绝”赋予物体以人的特性,使得意象更加生动。
- 对仗:如“飞入蟾宫,折桂饵丹雪”,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明月,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人以清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现实和理想的思考,展示了古代文化中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团圆、美好和理想,代表人们的情感寄托。
- 广寒宫:象征着高远理想与神秘的追求,反映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 玉杵:与长生不老相关,表现了人类对永恒生命的渴望。
- 桂花:象征着高洁与理想,常与成功、荣耀相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光辉皎洁”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明亮的星星
B. 中秋的月亮
C. 清晨的阳光
D. 夜空的云彩 -
“玉杵声奇绝”中的“玉杵”指的是?
A. 仙人的法器
B. 捣药的工具
C. 月亮的象征
D. 高山的传说 -
诗人对“长生诀”的渴望体现了什么主题?
A. 人类对财富的追求
B. 对死亡的恐惧
C.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D. 对亲情的思念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张抡与李白的月诗,张抡更注重理想和哲思,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以月亮为意象,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