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

时间: 2025-01-11 07:38:32

虚窗透月。

寒莎败壁蛩吟切。

沈沈永漏灯明灭。

只为愁人,不为道人设。

愁人对此成愁绝。

道人终是心如铁。

一般景趣情怀别。

笛里西风,吹下满庭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落魄
作者: 张抡 〔宋代〕

虚窗透月。寒莎败壁蛩吟切。
沈沈永漏灯明灭。只为愁人,不为道人设。
愁人对此成愁绝。道人终是心如铁。
一般景趣情怀别。笛里西风,吹下满庭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寒冷的沙草上,墙壁破败,虫鸣声切。灯光在长久的夜里闪烁着,只是为了愁苦的人,并不是为那些寻求道理的人而存在。愁苦的人因此变得更加绝望,而寻求道理的人心里却是如铁一般的坚硬。虽然景物相同,但情感却截然不同。西风吹过,笛声悠扬,落下满庭的树叶。

注释:

  • 虚窗透月:窗户虚掩,月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
  • 寒莎:指寒冷的沙草。
  • 败壁:破败的墙壁。
  • 蛩吟切:蟋蟀的鸣叫声清晰可闻。
  • 沈沈永漏:指时间流逝得很慢,灯光明灭不定。
  • 愁人:指忧愁的人。
  • 道人:指追求道理的人。
  • 心如铁:形容人的心情坚硬,不易动摇。
  • 景趣情怀别:景物相同,但情感和趣味却不同。
  • 笛里西风:笛声中传来的西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抡,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张抡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与人们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醉落魄》是张抡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愁苦后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人生愁苦的深刻理解。在宋代,社会动荡,士人多有忧国忧民之情,张抡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生活与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醉落魄》以精致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抓住了读者的心。诗的开头,"虚窗透月"和"寒莎败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愁苦的情绪。诗人在这里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暗淡,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孤寂。

接下来的"沈沈永漏灯明灭"一句,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情感的深度,灯光明灭仿佛象征着希望的摇曳不定,与愁人心情的绝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只为愁人,不为道人设",则直指诗人在面对情感时的无奈,愁人因自身的苦痛而愁苦,而那些追求道理的人则显示出一种冷静与坚硬。

最后,"笛里西风,吹下满庭叶"一句,既是对自然的描写,也是对情感的升华,西风吹下的叶子,似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思考,让读者在感受到愁苦的同时,也生出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虚窗透月:描绘环境,暗示一种孤独。
  2. 寒莎败壁蛩吟切:环境中细节的描写,增加了凄凉感。
  3. 沈沈永漏灯明灭:时间的流逝与心情的变化。
  4. 只为愁人,不为道人设:对比愁人与追求道理的人,反映情感的不同。
  5. 愁人对此成愁绝:愁苦的情感达到顶点。
  6. 道人终是心如铁:理智的人不易受到情感影响。
  7. 一般景趣情怀别:强调对同一景物的不同感受。
  8. 笛里西风,吹下满庭叶:自然意象与情感的结合,表现生命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与铁心进行对比,形象生动。
  • 拟人:自然景物与情感的结合,使诗更具情感深度。
  • 对仗:如“愁人”与“道人”的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透过对景物的描写,深刻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愁苦时的不同态度,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思念。
  • 寒莎:代表凄凉与冷淡。
  • :象征希望与绝望的交替。
  • 笛声:代表着生命的悠扬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虚窗透月"中的"虚窗"指的是什么?
    A. 透光的窗户
    B. 破损的窗户
    C. 关闭的窗户
    D. 无窗

  2. "沈沈永漏灯明灭"中的"永漏"指的是什么?
    A. 时间流逝
    B. 灯光闪烁
    C. 生命无常
    D. 愁苦加深

  3. 诗中“愁人”与“道人”的区别是什么?
    A. 愁人心情复杂,道人心如铁
    B. 愁人不理解道理,道人感情丰富
    C. 愁人和道人都感到孤独
    D. 愁人心如铁,道人愁苦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1.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情感为中心,描绘了对过往的怀念与伤感。
  2. 苏轼的《水调歌头》: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