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时间: 2025-01-11 08:11:12

乐事难并,少年常恨春宵短。

万花丛畔。

只恐金杯浅。

方喜春来,又叹韶华晚。

频相劝。

且闻强健。

莫厌花经眼。

意思解释

点绛唇

作者: 张抡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乐事难并,少年常恨春宵短。
万花丛畔。只恐金杯浅。
方喜春来,又叹韶华晚。
频相劝。且闻强健。
莫厌花经眼。

白话文翻译:

欢乐的事情难以并行,年轻人总是抱怨春夜太短。
在万花丛中,只怕金杯的酒太少。
刚刚喜悦于春天的到来,却又感叹青春已经晚了。
频频相劝,且要听从强健的劝导。
不要厌倦眼前的花卉。

注释:

  • 乐事: 快乐的事情。
  • 少年: 年轻人,常常对时间感到不满。
  • 春宵: 春天的夜晚,通常指美好的时光。
  • 万花丛: 形容繁花似锦的景象。
  • 金杯: 酒杯,象征宴饮。
  • 韶华: 青春年华,时光的美好。
  • 莫厌: 不要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抡,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创作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点绛唇》创作于春天,表达了年轻人对春光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春天象征着青春与活力,但同时又让人感受到时间的短暂和珍贵。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青春短暂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开篇即以“乐事难并”引入,说明快乐的事情总是难以同时拥有,年轻人常常为春宵短暂而感到遗憾。在“万花丛畔”中,作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然而“只恐金杯浅”则突显了对快乐的渴望和对短暂时光的惋惜。

“方喜春来,又叹韶华晚”一句,传达出一种矛盾的情感:一方面,春天的到来令人欣喜;另一方面,青春的流逝让人感到忧虑。这种情感的交织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年轻人对生活的复杂感受。最后两句则转向劝勉,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景,不要因时间的流逝而感到厌倦。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青春和生命的思考,使人不禁思索如何在短暂的时光中寻求更多的快乐与满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乐事难并: 快乐的事情总是难以同时享有。
    • 少年常恨春宵短: 年轻人总是觉得春天的夜晚太短暂。
    • 万花丛畔: 在繁花似锦的地方。
    • 只恐金杯浅: 只怕酒杯的酒不够,无法尽兴。
    • 方喜春来,又叹韶华晚: 刚刚欢喜春天的到来,却又感叹青春已逝。
    • 频相劝: 频频相劝告。
    • 且闻强健: 也要听从强健的劝导。
    • 莫厌花经眼: 不要对眼前的花卉感到厌倦。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修辞,如“喜春来”与“叹韶华晚”,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瞬间的珍贵。
    • 通过“万花丛”和“金杯”构建出美好的意象,象征着青春的欢快与活力。
  • 主题思想: 这首诗歌传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提醒人们在短暂的生命中享受每一个瞬间。

意象分析:

  • : 代表青春和希望,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 代表美好与短暂,象征着青春的易逝。
  • 金杯: 象征欢乐与享受,体现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少年常恨春宵短”中的“春宵”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白天
    • B. 春天的夜晚
    • C. 春天的天气
  2. 诗中提到的“金杯”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酒
    • C. 花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张抡的《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有对青春的感慨,但李清照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而张抡则更侧重于时间的流逝与享受当下的生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