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送志伯愚侍郎赴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之任》
时间: 2025-02-04 16:53: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 送志伯愚侍郎赴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之任
作者: 文廷式 〔清代〕
响惊飙越甲动边声,烽火彻甘泉。
有六韬奇策,七擒将略,欲画淩烟。
一枕瞢腾短梦,梦醒却欣然。
万里安西道,坐啸清边。
策马冻云阴里,谱胡笳一曲,悽断哀弦。
看居庸关外,依旧草连天。
更回首淡烟乔木,问神州今日是何年。
还堪慰男儿四十,不算华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开头描绘了战斗的紧张气氛,边塞的响声震惊了天地,烽火连天,映照着甘泉。接着提到有高超的军事谋略,想要描绘云烟缭绕的战场场景。词人梦中短暂的迷惘,醒来时却感到欣慰。接着描写了万里安西的道路,坐在这里呼啸着清边的风。骑马在冰冷的云雾中,演奏着胡笳的曲调,曲调中带着悲伤的音调。词人回望居庸关外,依然是草木连天的景象。最后,他回首淡烟中的乔木,感叹神州如今是何年。虽然年过四十,依然可以安慰自己,不算得上是华发之年。
注释
- 响惊飙越:声响震惊,风声呼啸。
- 烽火:指战乱的信号火光。
- 六韬、七擒:指古代兵法,传说中的军事谋略。
- 淩烟:形容烟雾缭绕的景象。
- 策马:骑马。
- 胡笳:一种乐器,常用于边塞音乐。
- 华颠:指年老,华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廷式(约1781-1860),字君奭,号梦阮,清代词人,擅长词、赋,作品多表现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送别志伯愚赴乌里雅苏台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及对国家边疆形势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词不仅仅是对友人的送别,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开头以“响惊飙越甲动边声”引入,迅速营造出紧张的战斗氛围,体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接着提到的“六韬奇策”和“七擒将略”,展现了作者对军事智慧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策马冻云阴里,谱胡笳一曲”,则是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词人对边疆士兵的关心与对历史的反思。诗的后半部分,作者用“问神州今日是何年”这一句,表现了对时局变迁的深切关注,体现出强烈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由忧虑转为欣慰,最后以“不算华颠”作结,既是对自己年华的自嘲,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响惊飙越甲动边声:描绘了战争的喧嚣与紧张气氛。
- 烽火彻甘泉:烽火战乱波及甘泉,暗示了战乱的蔓延。
- 有六韬奇策,七擒将略:展示了对军事谋略的赞赏,象征着对胜利的渴求。
- 欲画淩烟:构思出战斗的场景,象征着纷乱与不安。
- 一枕瞢腾短梦:短暂的梦境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梦醒却欣然:醒来后的欣慰,体现了对现实的接受。
- 万里安西道:描绘了辽阔的边疆道路,暗示征途的艰辛。
- 坐啸清边:在清风中长啸,流露出豪情壮志。
- 策马冻云阴里:骑马在冰冷的云雾中,表现了孤独与坚定。
- 谱胡笳一曲,悽断哀弦:演奏悲伤的乐曲,表达对战士的同情。
- 看居庸关外,依旧草连天:景色依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变。
- 更回首淡烟乔木: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 问神州今日是何年:对国家现状的追问,展现历史的沉重。
- 还堪慰男儿四十,不算华颠:尽管年过四十,仍然可以安慰自己,表现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策马冻云阴里”,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孤独与坚定。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表达的力度与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战斗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思考。传达了一个人对历史的沉思与自我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声:象征战争与动荡的生活。
- 烽火:表示战乱的紧迫感。
- 六韬七擒:象征智慧与谋略。
- 胡笳:边塞音乐,代表悲壮与豪情。
- 淡烟乔木:象征时光流逝与自然的恒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六韬奇策”是指什么?
- A. 军事谋略
- B. 人生哲学
- C. 诗歌技巧
-
“策马冻云阴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与坚定
- B. 快乐与欢愉
- C. 悲伤与绝望
-
诗的最后一句“还堪慰男儿四十”是什么意思?
- A. 表达对年轻人的鼓励
- B. 表达对年老的自嘲
- C. 表达对生命的无奈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送别》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文廷式的《八声甘州》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表现了对人生旅程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边塞生活的忧虑,后者则表现了对大好河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文廷式传》
- 《边塞诗歌的艺术魅力》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