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时间: 2025-01-27 03:36: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
忆长安春夜骋豪游,
走马拥貂裘。
指银瓶索酒,当筵看剑,
往事悠悠。
三月莺花已倦,一梦觉扬州。
襟上啼痕在,犹滞清愁。
又是登临怀感,听数声渔笛,
落雁汀洲。
看残烟堆叶,零乱不胜秋。
碧天长白云无际,
盼归期帆影送轻鸥。
倚阑处才斜阳去,月又当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回忆了在长安的春夜,尽情享受豪华的游乐,骑马穿着貂裘。指着银瓶索要酒,在席间欣赏剑舞,往昔的种种都令人悠然神往。到三月时,莺鸟和花儿都已疲倦,醒来时却发现自己身处扬州。衣襟上沾有泪痕,心中仍然留恋着那份清愁。又是一次登高遥望的怀感,听见几声渔笛,落雁飞过汀洲。看那烟雾缭绕,秋叶纷飞,景色零乱不堪。碧空如洗,白云无尽,盼望着归期,帆影送走轻盈的鸥鸟。倚在栏杆边,夕阳斜照,明月又升起在楼上。
注释
- 骋豪游:尽情享受豪华的游乐。
- 貂裘:指用貂皮制作的外衣,象征富贵。
- 银瓶索酒:指用银瓶请求酒水,显示豪华与享乐。
- 襟上啼痕:衣襟上沾有泪痕,表达内心的忧伤。
- 汀洲:指水边的小洲,常用作描绘水边景色的词。
典故解析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
- 扬州: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象征着怀旧与思乡。
作者介绍
张伯驹(1884-1958),字仲明,号秋水,近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常融入个人的经历与情感。张伯驹在艺术上追求精致与独特,常以豪放、清丽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八声甘州》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通过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诗中展现了对豪华生活的追忆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伤。开篇即以“忆长安春夜骋豪游”引入,勾勒出一幅繁华的画面,展现了长安的豪华与热闹。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逐渐转向对往事的回忆与感伤,表现出一种离愁别绪,尤其是“襟上啼痕在,犹滞清愁”深刻地揭示了内心的情感纠葛。最后,诗人以对归期的盼望和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 忆长安春夜骋豪游:开篇点题,描绘长安的春夜,展现豪华的游乐。
- 走马拥貂裘:通过骑马与貂裘的结合,进一步强调生活的奢华。
- 指银瓶索酒:表现一种洒脱与奢侈的生活态度,象征享乐。
- 往事悠悠:引入对过去的思考,情感转向怀旧。
- 三月莺花已倦:春天的生机已然消退,暗示时间的流逝。
- 襟上啼痕在,犹滞清愁:情感的愁苦与怀念交织,表现内心的复杂情绪。
- 听数声渔笛:渔笛声引发对自然的感悟,增强了诗的意境。
- 看残烟堆叶,零乱不胜秋:描绘秋天的凋零,唤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碧天长白云无际:展现辽阔的自然景象,象征心灵的向往。
- 盼归期帆影送轻鸥:归期的盼望与自然的和谐相结合。
- 倚阑处才斜阳去,月又当楼:以时间的变化结束,表现人生的无常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银瓶索酒,当筵看剑”,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诗歌更富有生动感。
- 比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人生的变化与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繁华生活的怀念,表现了对往日美好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同时也激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 长安:象征繁华与奢华。
- 春夜:代表希望与生机。
- 银瓶:奢华与享乐的象征。
- 渔笛、落雁:自然景象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意境。
- 斜阳、明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A. 乡愁
B. 繁华
C. 自然
D. 战争 -
“襟上啼痕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悲伤
D. 无奈 -
诗的最后一句“月又当楼”有何意图? A. 表达对夜晚的热爱
B. 反映时间的流逝
C. 赞美自然
D. 表达对月亮的向往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追忆,风格相近。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同样展现了豪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长恨歌》(白居易)与《八声甘州》:两者都涉及对往事的回忆,但《长恨歌》更侧重于爱情,而《八声甘州》则更偏向于对生活的感慨与忧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展现出不同的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提供古代诗词的经典读物,帮助理解诗词的背景与风格。
- 《宋词三百首》:推荐阅读,深入了解宋词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