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弄七首 其四 凤笙曲》

时间: 2025-01-11 22:57:39

绿耀克碧凋琯笙。

朱唇玉指学凤鸣。

流速参差飞且停。

飞且停。

在凤楼。

弄娇响。

间清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耀克碧凋琯笙。朱唇玉指学凤鸣。流速参差飞且停。飞且停。在凤楼。弄娇响。间清讴。

白话文翻译:

绿色的光芒在碧玉般的笙上闪耀,凋零的音符如同笙声。红唇如玉的手指模仿凤凰的鸣叫。音符流动的速度参差不齐,时而飞翔时而停歇。时而飞翔时而停歇,在凤楼之上。演奏出娇媚的音响,夹杂着清脆的歌声。

注释:

  • 绿耀克碧:形容笙的颜色和光泽。
  • 凋琯笙:指笙的声音如同凋零的花朵。
  • 朱唇玉指:形容演奏者的嘴唇红润如朱,手指洁白如玉。
  • 学凤鸣:模仿凤凰的鸣叫声。
  • 流速参差:音符流动的速度不一致。
  • 飞且停:形容音符的流动状态,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 凤楼:指高雅的音乐场所。
  • 弄娇响:演奏出娇媚的音响。
  • 间清讴:夹杂着清脆的歌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衍(464-549),字叔达,南朝梁的开国皇帝,文学家。他在位期间提倡文学,自身也擅长诗词创作,风格多变,尤以乐府诗见长。此诗出自《江南弄七首》,描绘了音乐的美妙和演奏者的技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萧衍在欣赏音乐时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演奏者的技艺。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色彩和声音的交织,描绘了一幅音乐演奏的生动画面。首句“绿耀克碧凋琯笙”以色彩入手,用“绿耀”和“碧”形容笙的光泽和颜色,而“凋琯笙”则暗示了音乐的哀婉。接着,“朱唇玉指学凤鸣”描绘了演奏者的形象,红唇和玉指的对比,以及模仿凤凰鸣叫的技艺,展现了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后几句则通过音符的流动和停歇,以及在凤楼上的演奏,营造了一种优雅而动人的音乐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演奏者的艺术修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耀克碧凋琯笙”:以色彩描绘笙的光泽和颜色,同时暗示音乐的哀婉。
  2. “朱唇玉指学凤鸣”: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演奏者的技艺和音乐的美妙。
  3. “流速参差飞且停”:形容音符流动的速度和状态,营造音乐的动感。
  4. “飞且停。在凤楼。”:重复“飞且停”,强调音乐的节奏变化,同时引入演奏的场所。
  5. “弄娇响。间清讴。”:描绘音乐的音响效果,夹杂着清脆的歌声,增添音乐的层次感。

修辞手法:

  • 色彩描绘:通过“绿耀”和“碧”等色彩词汇,增强了诗歌的视觉美感。
  • 形象比喻:“朱唇玉指学凤鸣”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演奏者的技艺。
  • 重复:“飞且停”的重复使用,强调了音乐的节奏变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音乐的美妙和演奏者的技艺,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艺术修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耀:笙的光泽和颜色。
  • 碧:笙的颜色。
  • 朱唇玉指:演奏者的形象。
  • 凤鸣:音乐的美妙。
  • 飞且停:音符的流动状态。
  • 凤楼:演奏的场所。
  • 娇响:音乐的音响效果。
  • 清讴:清脆的歌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朱唇玉指学凤鸣”描绘了什么? A. 演奏者的形象 B. 音乐的美妙 C. 笙的颜色 D. 音符的流动状态

  2. “绿耀克碧凋琯笙”中的“凋琯笙”暗示了什么? A. 音乐的哀婉 B. 笙的颜色 C. 演奏者的技艺 D. 音符的流动状态

  3. 诗中“飞且停”重复使用,强调了什么? A. 音乐的节奏变化 B. 演奏者的形象 C. 笙的颜色 D. 音符的流动状态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弄七首》其他篇章,如《江南弄七首 其五 凤笙曲》。
  • 其他南朝乐府诗,如《子夜歌》。

诗词对比:

  • 与《子夜歌》相比,萧衍的《江南弄七首》更加注重音乐的描绘和艺术修养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朝乐府诗选》
  • 《萧衍诗集》
  • 《中国古代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