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弄七首 其六 游女曲》

时间: 2025-01-11 21:36:54

氛氲兰麝体芳滑。

容色玉耀眉如月。

珠佩婐𡜮戏金阙。

戏金阙。

游紫庭。

舞飞阁。

歌长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弄七首 其六 游女曲 萧衍 〔南北朝〕

氛氲兰麝体芳滑。 容色玉耀眉如月。 珠佩婐戏金阙。 戏金阙。 游紫庭。 舞飞阁。 歌长生。

白话文翻译:

香气浓郁,兰麝芬芳,肌肤滑润。 容貌如玉般光彩照人,眉毛弯如新月。 佩戴珍珠的女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嬉戏。 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嬉戏。 游走在紫色的宫廷中。 在飞檐翘角的楼阁中舞蹈。 歌唱着长生的愿望。

注释:

  • 氛氲:形容香气浓郁。
  • 兰麝:兰花和麝香,指香气。
  • 体芳滑:形容肌肤光滑芬芳。
  • 玉耀:如玉般的光彩。
  • 眉如月:眉毛弯如新月。
  • 珠佩:佩戴珍珠的饰品。
  • 婐戏:嬉戏。
  • 金阙:金碧辉煌的宫殿。
  • 紫庭:紫色的宫廷。
  • 舞飞阁:在飞檐翘角的楼阁中舞蹈。
  • 歌长生:歌唱着长生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衍(464-549),字叔达,南朝梁武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尤其擅长诗歌创作。他的诗歌多表现宫廷生活和宗教情感,风格典雅华丽。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萧衍《江南弄七首》中的第六首,名为《游女曲》。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在宫廷中的生活,展现了她的容貌、服饰和活动,以及她对长生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宫廷女子的形象,她的香气、容貌、服饰和活动都被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中的“氛氲兰麝体芳滑”和“容色玉耀眉如月”两句,分别从嗅觉和视觉上描绘了女子的美丽,给人以强烈的感官体验。而“珠佩婐戏金阙”和“游紫庭”等句,则展现了女子在宫廷中的自由和欢乐。最后一句“歌长生”则透露出女子对长生的向往,这种向往可能与当时的宗教信仰有关,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永恒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华丽,意象丰富,情感细腻,展现了南朝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氛氲兰麝体芳滑”:这句诗通过“氛氲”和“兰麝”两个词,描绘了女子的香气,而“体芳滑”则形容了她的肌肤光滑芬芳。
  2. “容色玉耀眉如月”:这句诗通过“玉耀”和“眉如月”两个词,描绘了女子的容貌,她的面容如玉般光彩照人,眉毛弯如新月。
  3. “珠佩婐戏金阙”:这句诗描绘了女子佩戴珍珠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嬉戏的情景。
  4. “戏金阙”:这句诗重复了前一句的“戏金阙”,强调了女子在宫殿中的活动。
  5. “游紫庭”:这句诗描绘了女子游走在紫色的宫廷中的情景。
  6. “舞飞阁”:这句诗描绘了女子在飞檐翘角的楼阁中舞蹈的情景。
  7. “歌长生”:这句诗表达了女子歌唱着长生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容色玉耀”将女子的容貌比作玉石的光彩,“眉如月”将眉毛比作新月。
  • 重复:如“戏金阙”的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宫廷女子的美丽和她在宫廷中的生活,以及她对长生的向往。通过华丽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诗人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宫廷生活的奢华,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永恒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氛氲兰麝:香气浓郁的意象,象征着女子的芬芳。
  • 玉耀:如玉般的光彩,象征着女子的美丽。
  • 眉如月:眉毛弯如新月,象征着女子的柔美。
  • 珠佩:佩戴珍珠的饰品,象征着女子的华丽。
  • 金阙:金碧辉煌的宫殿,象征着宫廷的奢华。
  • 紫庭:紫色的宫廷,象征着宫廷的神秘。
  • 舞飞阁:在飞檐翘角的楼阁中舞蹈,象征着女子的自由和欢乐。
  • 歌长生:歌唱着长生的愿望,象征着对生命永恒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氛氲兰麝体芳滑”描绘了女子的什么特征? A. 香气 B. 容貌 C. 服饰 D. 活动 答案:A

  2. “容色玉耀眉如月”中的“玉耀”比喻了什么? A. 香气 B. 容貌 C. 服饰 D. 活动 答案:B

  3. 诗中的“珠佩婐戏金阙”描绘了女子在什么地方的活动? A. 宫殿 B. 庭院 C. 楼阁 D. 花园 答案:A

  4. 诗中的“歌长生”表达了女子的什么愿望? A. 美丽 B. 自由 C. 长生 D. 欢乐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弄七首》中的其他诗作,如《采莲曲》、《采菱曲》等,都展现了江南的风情和宫廷生活。
  • 其他南朝诗人的作品,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鲍照的《拟行路难》等,都展现了南朝诗歌的华丽风格。

诗词对比:

  • 与《江南弄七首》中的其他诗作相比,这首《游女曲》更侧重于描绘女子的美丽和宫廷生活。
  • 与其他南朝诗人的作品相比,这首诗展现了南朝诗歌的典型风格,如华丽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

参考资料:

  • 《南朝诗选》
  • 《萧衍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