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石闻牧马者歌》

时间: 2025-01-11 14:28:54

大河之曲多宽间,牧田枕倚长隄湾。

乌栖鹊散隄树寂,柝木声稀宵欲阑。

牧儿跨马乘凉月,历历绕群高唱发。

幽情逸气生自然,往往鸣鞘应疏节。

歌辞难辨野风高,似述离忧嗟役劳。

徘徊不断何妨近,彷佛微闻已复遥。

长川冷浸秋云白,露草翻光凝碧色。

星疏河淡夜初长,展转空亭奈孤客。

洞箫音律京君明,可怜骨朽不更生。

安得使传哀怨意,为我写之羌笛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石闻牧马者歌
作者:司马光

大河之曲多宽间,
牧田枕倚长隄湾。
乌栖鹊散隄树寂,
柝木声稀宵欲阑。
牧儿跨马乘凉月,
历历绕群高唱发。
幽情逸气生自然,
往往鸣鞘应疏节。
歌辞难辨野风高,
似述离忧嗟役劳。
徘徊不断何妨近,
彷佛微闻已复遥。
长川冷浸秋云白,
露草翻光凝碧色。
星疏河淡夜初长,
展转空亭奈孤客。
洞箫音律京君明,
可怜骨朽不更生。
安得使传哀怨意,
为我写之羌笛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宽阔的河湾,牧田安静地倚靠在长长的堤岸上。夜幕降临,乌鸦和喜鹊都归巢,堤边的树木显得格外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木柝,象征着夜已深。牧童骑在马背上,沐浴在凉爽的月光下,欢快地唱着歌。那悠扬的歌声在自然中回荡,时而与风声相应,表达出一种难以捉摸的情感,似乎在诉说离别的忧愁与劳苦。尽管我徘徊其中,仍感到离得很远。河流冷冷,秋云如白,露水在草上闪光,显得格外晶莹。星星稀疏,夜色渐浓,空亭中我独自徘徊,心中孤寂。洞箫的音律如同京城的音乐,令人心生怜惜,唯有骨骼化为尘埃,不再复生。我希望能通过羌笛传达那种哀怨的情感。

注释

  • :指河岸的堤坝。
  • 柝木:古代用来报时的木器,发出声响,象征夜深。
  • 鸣鞘:刀鞘发出的声音,暗喻情感的激荡。
  • 羌笛:一种古老的乐器,常用来表达哀怨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及诗人。他以《资治通鉴》闻名,强调历史中的教训与智慧。司马光的诗歌风格多以平实、自然著称,善于描绘生活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司马光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借助诗歌表现自然景象和人情冷暖,反映个人的心境与时代的心声。

诗歌鉴赏

《宿石闻牧马者歌》是一首富有浓郁田园气息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略显孤寂的夜晚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在这幅画面中,宽阔的河湾、安静的牧田与月光下的牧童交织成一幅和谐美丽的夜景。

诗中,牧童的歌声在夜空中回荡,声声入耳,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幽情逸气生自然”的句子,表达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歌声中虽有离愁别绪,却也蕴含着对自由与生活的热爱。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自己的孤独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感慨。

整首诗在语言上淳朴自然,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尤其在表现孤独与对生命的反思中,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作品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依然能够引起读者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河之曲多宽间:描绘了河流的宽广与曲折,为接下来的景象铺垫。
  2. 牧田枕倚长隄湾:牧田旁边的堤坝为牧童提供了依靠的地方,增添了宁静的气氛。
  3. 乌栖鹊散隄树寂:鸟儿归巢,树木显得寂静,展现出夜晚的安静。
  4. 柝木声稀宵欲阑:深夜,柝木的声响稀少,暗示时间已晚。
  5. 牧儿跨马乘凉月:牧童骑马在月光下,意象生动,营造出宁静的夜晚。
  6. 历历绕群高唱发:牧童的歌声清晰可闻,体现出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好。
  7. 幽情逸气生自然:自然中流淌着诗人的情感,人与自然的关系密切。
  8. 往往鸣鞘应疏节:情感如同刀鞘的鸣响,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9. 歌辞难辨野风高:在高风中,歌声难以辨识,暗示情感复杂。
  10. 似述离忧嗟役劳:歌声似乎在诉说离别的忧伤与劳碌的生活。
  11. 徘徊不断何妨近:诗人虽徘徊不前,但心中依然希望与自然接近。
  12. 彷佛微闻已复遥:似乎隐约听到的歌声又远去,增加了孤独感。
  13. 长川冷浸秋云白:长长的河流在秋日的白云下显得冷清。
  14. 露草翻光凝碧色:露水在草上闪烁,呈现出碧绿的颜色,生机盎然。
  15. 星疏河淡夜初长:星星稀疏,河流显得淡淡的,夜晚渐渐延长。
  16. 展转空亭奈孤客:诗人身处空亭,孤独徘徊,心中难以平静。
  17. 洞箫音律京君明:洞箫的音律清晰如京城的乐曲,令人动心。
  18. 可怜骨朽不更生:生命短暂,骨骼化为尘埃,感叹生命的无常。
  19. 安得使传哀怨意:希望有音乐传达内心的哀怨。
  20. 为我写之羌笛声:渴望通过羌笛声来表达深沉的情感。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歌声似乎在诉说”)、拟人(“乌栖鹊散”)、对仗(“星疏河淡夜初长”)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夜晚的宁静中感受到一种与自然的和谐共鸣,同时又对生命的无常与遗憾感到惋惜。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富有哲理,体现了对人情冷暖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河流: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
  2. 牧童:代表自由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3.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4. :象征自由与归属感。
  5. 羌笛:代表对情感的寄托与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牧儿跨马乘凉月”中,牧儿的活动主要是在:

    • A. 日间
    • B. 夜晚
    • C. 清晨
    • D. 黄昏
  3. 诗中提到的“羌笛”主要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哀怨
    • C. 愤怒
    • D. 忧虑

答案

  1. C. 秋季
  2. B. 夜晚
  3. B. 哀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但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展现了对孤独的豪放与洒脱,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马光与他的诗歌》
  • 《宋代诗人的生活与作品》

相关诗句

大河之曲多宽间,牧田枕倚长隄湾。下一句是什么

乌栖鹊散隄树寂,柝木声稀宵欲阑。上一句是什么

乌栖鹊散隄树寂,柝木声稀宵欲阑。下一句是什么

牧儿跨马乘凉月,历历绕群高唱发。上一句是什么

牧儿跨马乘凉月,历历绕群高唱发。下一句是什么

幽情逸气生自然,往往鸣鞘应疏节。上一句是什么

幽情逸气生自然,往往鸣鞘应疏节。下一句是什么

歌辞难辨野风高,似述离忧嗟役劳。上一句是什么

歌辞难辨野风高,似述离忧嗟役劳。下一句是什么

徘徊不断何妨近,彷佛微闻已复遥。上一句是什么

徘徊不断何妨近,彷佛微闻已复遥。下一句是什么

长川冷浸秋云白,露草翻光凝碧色。上一句是什么

长川冷浸秋云白,露草翻光凝碧色。下一句是什么

星疏河淡夜初长,展转空亭奈孤客。上一句是什么

星疏河淡夜初长,展转空亭奈孤客。下一句是什么

洞箫音律京君明,可怜骨朽不更生。上一句是什么

洞箫音律京君明,可怜骨朽不更生。下一句是什么

安得使传哀怨意,为我写之羌笛声。上一句是什么

大河之曲多宽间,下一句是什么

牧田枕倚长隄湾。上一句是什么

牧田枕倚长隄湾。下一句是什么

乌栖鹊散隄树寂,上一句是什么

乌栖鹊散隄树寂,下一句是什么

柝木声稀宵欲阑。上一句是什么

柝木声稀宵欲阑。下一句是什么

牧儿跨马乘凉月,上一句是什么

牧儿跨马乘凉月,下一句是什么

历历绕群高唱发。上一句是什么

历历绕群高唱发。下一句是什么

幽情逸气生自然,上一句是什么

幽情逸气生自然,下一句是什么

往往鸣鞘应疏节。上一句是什么

往往鸣鞘应疏节。下一句是什么

歌辞难辨野风高,上一句是什么

歌辞难辨野风高,下一句是什么

似述离忧嗟役劳。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