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时间: 2025-01-11 02:33:33

离恨织。

翻悔似曾相识。

杨柳湾头无消息。

惊鸿飞去急。

望断绿窗无色。

空忆新来眠食。

愁对一栏花影侧。

春归归也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作者:史承谦 〔清代〕

离恨织。翻悔似曾相识。
杨柳湾头无消息。
惊鸿飞去急。望断绿窗无色。
空忆新来眠食。愁对一栏花影侧。
春归归也得。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离别的愁苦如同细丝般编织,回想起来却似曾相识。
在杨柳湾头却没有任何音信。
那只惊飞的鸿雁飞得很急,望着绿窗却已无色。
徒然回忆起刚来时的饮食起居,愁苦地看着花影斜侧。
春天虽然回来了,但我却无法再获得。

注释

字词注释

  • 离恨:离别的愁苦。
  • :编织,形容愁苦缠绕。
  • 杨柳湾头:指春天的柳树旁,象征柔情和离别。
  • 惊鸿:指匆忙飞去的鸿雁,象征离去的人。
  • 绿窗:窗外的绿色景色,象征春天。
  • 眠食:睡觉和吃饭,代表生活的琐事。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惊鸿”,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或离去的人,代表着快速的离去和无奈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承谦,清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擅长词作,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尤其在离别和愁苦主题上有独特的表现。

创作背景
《谒金门》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人心惶惶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思念,反映了当时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史承谦的一首抒情诗,整体上流露出浓厚的离愁别绪。首句“离恨织”开篇就将情感的复杂性展现出来,离别的痛苦如同丝线般缠绕,令人难以解脱。接下来的“翻悔似曾相识”则引入了对往昔的追忆,使得离愁更加深重。

“杨柳湾头无消息”中,杨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情,而“无消息”则是对离去者的无尽思念,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提到的“惊鸿飞去急”,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离别的急促,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迅速逝去的惋惜。

接下来的“望断绿窗无色”,诗人仿佛在窗前徘徊,绿窗外的春色却因思念而显得苍白无力,失去了生机。诗人通过“空忆新来眠食”表达了对日常生活的无奈与无趣,愁苦的情绪不断加深。最后的“春归归也得”则是一种无奈的感慨,虽然春天来临,但心中却始终无法释怀。

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离恨织:离别的愁苦如同细丝般编织,暗示内心的纠结。
  2. 翻悔似曾相识:回忆起往昔的种种,感到似曾相识的痛苦。
  3. 杨柳湾头无消息:在春天的柳树旁,等待却没有音信,表达思念。
  4. 惊鸿飞去急:急速飞去的鸿雁象征离去的人,表现离别的匆忙。
  5. 望断绿窗无色:看着窗外的绿色景色,却因思念而变得无色,传达失落感。
  6. 空忆新来眠食:徒然回忆起刚来的日子,生活琐事失去意义。
  7. 愁对一栏花影侧:愁苦地面对栏杆旁的花影,独自感受孤独。
  8. 春归归也得:春天虽然回来了,但内心的愁苦依旧难以消散。

修辞手法

  • 比喻:离恨比作织物,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眠食”与“花影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让春天具有人格,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了离别带来的愁苦和对往昔的追忆,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在离愁中的情感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离恨:象征离别的痛苦与思念。
  2. 杨柳:春天的象征,代表柔情与生命。
  3. 惊鸿:离去的人或美好事物,象征失去。
  4. 绿窗:春天的生机,象征希望与失落。
  5. 花影:美好事物的映射,带来愁苦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惊鸿”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女子
    • B. 离去的人
    • C. 春天的到来
    • D. 生活的琐事
  2. 填空题:诗中“愁对一栏_影侧”中缺失的词是__

  3. 判断题:诗中“春归归也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 (对/错)

答案

  1. B
  2. 错(表达的是春天的到来并不能解除内心的愁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更多地涉及国事与民生,情感更为沉重。
  • 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更侧重于对个人情感与往昔的回忆,风格上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入门》
  • 《古典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