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春睡倦》

时间: 2024-09-19 20:45:54

春睡倦。

自捡花枝行遍。

昨日新红今日变。

细*将袖染。

翠扇迎风扑面。

双燕飞来还转。

帘外杨花帘里燕。

相逢如未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春睡倦
春睡倦。自捡花枝行遍。
昨日新红今日变。细将袖染。
翠扇迎风扑面。双燕飞来还转。
帘外杨花帘里燕。相逢如未见。

白话文翻译:

春日的午睡让我感到疲倦,
我漫步在花枝间,四处采摘。
昨天刚绽放的新花,今天却已凋零。
我轻轻用袖子沾染花色。
翠绿色的扇子在微风中轻轻扑打着面颊。
双燕飞来,又在空中盘旋。
窗帘外面飘飞的杨花,窗帘里面的燕子,
我们相逢时却仿佛从未见过。

注释:

  • 春睡倦:春天的午睡让人懒惰无力。
  • 自捡花枝行遍:自己走遍花丛,采摘花枝。
  • 昨日新红今日变:昨天刚开的花,今天就已凋谢。
  • 细将袖染:轻轻用衣袖沾染花的颜色。
  • 翠扇:绿色的扇子,通常用来扇风。
  • 双燕飞来还转:两只燕子飞来又在空中盘旋。
  • 帘外杨花帘里燕:窗外飘荡着杨花,窗内的燕子飞舞。
  • 相逢如未见:彼此相逢,却仿佛从未相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易,元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而受到讴歌。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细腻的笔触描写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元代春天的一个午后,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生活的变迁,通过春日的懒散与花开的短暂,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春睡倦》展现了袁易对春天的细腻观察与感情的独特表达。开篇“春睡倦”便带出了一种慵懒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春日暖阳下的惬意与无所事事。接着“自捡花枝行遍”,诗人以漫步花间的画面引导读者进入春天的美好,却又在“昨日新红今日变”中透出一种无奈与感伤,描绘了花的盛开与凋谢,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细将袖染”则是对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与留恋。随后,诗人用“翠扇迎风扑面”来增强画面的动感,仿佛春风轻拂,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双燕飞来更是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韵律。

最后一句“相逢如未见”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疏离,虽有见面,却仿佛不曾相识,暗含着对人际关系变化的思考。整首词通过对春景的描写,传达了对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睡倦:开篇直接表明状态,春天的午睡使人感到疲惫。
  2. 自捡花枝行遍:描绘漫步于花丛中的情景,体现春日的闲适。
  3. 昨日新红今日变:对比昨日与今日之变化,感叹美好事物的短暂。
  4. 细将袖染:细腻的动作,表现对花的喜爱与珍惜。
  5. 翠扇迎风扑面:用扇子驱赶春风,增加画面的动感。
  6. 双燕飞来还转:生动的春天景象,燕子的飞舞象征着春的活力。
  7. 帘外杨花帘里燕:窗外与窗内的对比,构建出一个鲜活的春日场景。
  8. 相逢如未见:结尾的哲思,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睡倦”以春天的懒惰比喻生活的惬意。
  • 拟人:双燕飞来转动,赋予燕子生命的灵动。
  • 对仗:如“帘外杨花帘里燕”,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无常,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疏离,体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睡:象征春天的气息与悠闲的生活状态。
  • 花枝:美好事物的象征,短暂的生命与绚烂。
  • 燕子:春天的信使,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杨花:代表春天的变化与生机,同时也暗含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睡倦”意指什么? A. 春天的疲倦
    B. 对生活的懒惰
    C. 春天的懒散与惬意
    D. 春天的美好

  2. 诗中提到的“昨日新红今日变”反映了什么? A. 花的美丽
    B. 生命的无常
    C. 春天的变化
    D. 对花的珍惜

  3. “相逢如未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往事的怀念
    B. 人际关系的疏离
    C. 对春天的向往
    D. 对燕子的喜爱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春晓》 -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袁易的《谒金门·春睡倦》与杜甫的《春夜喜雨》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短暂,但袁易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杜甫则通过春雨表现出自然的滋润与生命的希望。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