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其二 九日酬别邵亦同》
时间: 2025-01-27 03:50: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其二 九日酬别邵亦同
作者: 李符 〔清代〕
师门同学,询平生良友。
闽海将军乱离后。
到西泠桥畔,买醉垆头,
人濯濯彷佛月中春柳。
清才天付与,旅馆残灯,
击钵催诗八叉手。
更擅郭熙山,一箑相贻,
写眼底丹枫乌桕。
便送我兰舟向淮阴,
正茸帽风吹,黯然重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离别之情。诗中提到师门的同学,彼此间的深厚情谊,尤其是在经历了闽海的乱离之后。西泠桥畔,作者在酒垆之下,醉意朦胧,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柳树之中。朋友的才华是天赋的,夜晚旅馆的残灯下,伴随着鼓声催促着诗的创作。作者提到郭熙的山水画,并把画作赠予朋友,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最后,作者乘舟离去,心中满是惆怅,尤其在重阳节的时刻,愈发显得黯然神伤。
注释
- 师门同学:指同门的同学,表示师生之间的情谊。
- 闽海将军:指福建海域的战乱,提到历史背景。
- 西泠桥畔:西泠桥位于杭州,著名的风景名胜。
- 买醉:借酒消愁,形容人醉酒的状态。
- 濯濯:形容清澈透明的样子。
- 击钵:古代的击钵声,催促作诗的语境。
- 丹枫乌桕:形容秋天的红枫树和乌桕树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符,清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的风格见称。他的诗歌往往饱含情感,展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之际,诗人因战乱而离别,情感上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往昔的追忆。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常与登高、赏菊等活动相关,诗人在此时刻表达离别的苦涩。
诗歌鉴赏
《洞仙歌 其二 九日酬别邵亦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表现力的诗作。全诗以轻快的笔调,蕴含着深厚的友谊与离愁。在开头,作者提到师门同学,表明了与同行之间的深厚情谊。接着,诗中提到了战乱后离别的背景,展现了历史的沧桑感。
在描绘西泠桥畔的情景时,作者通过“买醉”表达了对现实的逃避与对美好回忆的向往。诗中“人濯濯彷佛月中春柳”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在醉意中与自然的融合,这种恍惚的状态使得情感更为深邃。
通过“清才天付与,旅馆残灯”的表述,诗人不仅展示了友人的才华,也勾勒出一种孤独的旅途感。最后,兰舟向淮阴而去,象征着离别,尤其在重九节的背景下,这种离别的感伤愈发浓烈。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结合个人情感,深刻地反映了友谊的珍贵以及离别的苦涩,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师门同学:强调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 闽海将军乱离后:暗示历史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变迁。
- 到西泠桥畔,买醉垆头:描绘了一个酒醉的场景,表达逃避现实的心态。
- 人濯濯彷佛月中春柳:用柳树的意象表达人的轻盈与恍惚。
- 清才天付与:赞美友人的才华。
- 旅馆残灯,击钵催诗八叉手:描绘出孤独的创作氛围和对诗歌的执着。
- 更擅郭熙山,一箑相贻:通过赠送画作表明深厚的友谊。
- 便送我兰舟向淮阴:代表离别,象征着友谊的分散。
- 正茸帽风吹,黯然重九:重阳节的背景下,表达了离别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醉酒的状态比作春柳,增强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丹枫乌桕”,形成了和谐的音韵,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情,使情感更为细腻。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友谊与离别展开,体现了人们在历史变迁中对情感的追求与珍视。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往昔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泠桥:象征着友谊的聚散与美好的回忆。
- 春柳:代表着轻松、活泼的情感状态。
- 丹枫:象征着秋天的成熟和离别的惆怅。
- 兰舟:寓意着旅途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中提到的“西泠桥”位于哪个城市?
A. 北京
B. 杭州
C. 上海 -
“买醉”在诗中主要指什么?
A. 饮酒消愁
B. 参加酒会
C. 开酒厂 -
诗中提到的“兰舟”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离别
C. 旅行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登高》杜甫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洞仙歌》:两者都描写了离别和对友谊的珍视,但《登高》更侧重于历史沉淀和个人的孤独感,而《洞仙歌》则更为轻快且充满感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符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