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馆》

时间: 2025-02-04 16:11:47

池馆深深锁翠凉,课余多暇日偏长。

屋连湖水琴书涧,窗近花阴笔砚香。

吾道尚存贫亦乐,客身长健老何妨。

十年心事闲搔首,厌听蝉声送夕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池馆深深锁翠凉,课余多暇日偏长。
屋连湖水琴书涧,窗近花阴笔砚香。
吾道尚存贫亦乐,客身长健老何妨。
十年心事闲搔首,厌听蝉声送夕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书馆环境,深深的池水和绿意锁住了凉爽的气息,课余时间悠闲,白昼显得格外漫长。屋子与湖水相连,琴声和书声交融在涧水之中,窗户靠近花影,墨香和砚台的气味充满室内。我虽然贫穷,但仍然乐在其中,对于客居生涯,年老又有什么关系呢?十年的心事让我无所事事,厌倦了蝉鸣声送走夕阳。

注释:

  • 池馆:池水环绕的书馆,象征着幽静的读书环境。
  • 翠凉:翠绿的凉意,形容环境的清幽。
  • 课余:指学习或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
  • 笔砚香:指书写时墨水的香气,体现书法艺术的氛围。
  • 吾道:指自己的生活信念或处世之道。
  • 长健老:形容在外客居生活下,虽然年岁增长,但身体依然健康。

典故解析:

“课余”体现了宋代文人重视读书与学习的氛围。诗中提到的“蝉声”则是传统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常用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字道明,号见山,生于宋代,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态度为题材。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书馆》作于黄庚晚年,反映了他在书馆的悠闲生活和对于人生的思索,诗中充满了对简单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书馆》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在书房中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前两句描绘出一个宁静而清凉的环境,诗人将自己的生活与自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后半部分则展现了诗人的哲思与洒脱,尽管生活贫困,但他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认为即使老去也无妨。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淡淡的忧伤交织而成,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书馆的环境,清凉的池水与深幽的书馆相得益彰。
    • 第二联:展现了书馆的宁静,琴声与书声交织,窗外花影摇曳。
    • 第三联:表达了诗人的乐观态度,即使生活贫困,依然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 第四联:诗人反思过往,感叹时光流逝,对蝉声的厌倦透露出内心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课余多暇日偏长”,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意象:水、花、琴书等意象相互交融,构成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 主题思想

    • 诗歌强调了在闲暇生活中找到乐趣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思考,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池馆:象征着静谧与清凉,代表着诗人理想的生活环境。
  • 琴书:代表文人生活,体现了对文艺的热爱。
  • 花阴:暗示着自然的美好,是诗人心灵的寄托。
  • 蝉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带有一丝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 A. 热闹的市集
    B. 宁静的书馆
    C. 繁华的街道
    D. 喧闹的酒楼

  2. 诗人对老年生活的态度是? A. 消极
    B. 乐观
    C. 无所谓
    D. 绝望

  3. “课余多暇日偏长”中的“课余”是指? A. 上课的时间
    B. 学习或工作后
    C. 休息的时间
    D. 晚上的时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黄庚的《书馆》,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但李白的诗情更为豪放,黄庚则显得更为细腻与内敛。李白通过月光引发对乡愁的思考,而黄庚则是在书馆中静思,反映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黄庚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