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吟》

时间: 2025-01-27 04:07:00

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

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

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
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
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

白话文翻译:

一个隐士夜晚枕着宝剑,听到它在静静地鸣响。
有人说这把剑会化作龙,真怕它在风雨中发怒,伤害那些狂妄的敌人。他不禁感慨,想要远征。
他拿起酒杯,想要为这把宝剑祭酒,难道没有明白的人,能在此时出面支持他吗?
这匣子里还有余地,为什么要为它鸣不平呢?

注释:

  • 幽人:指隐居的人,带有一种孤独、清静的意味。
  • 宝剑:象征着力量和尊严,可能暗喻诗人内心的斗志。
  • 殷殷:形容声音响亮而清晰。
  • 化龙:传说中剑可以化为龙,象征力量和威严。
  • 愤狂虏:形容敌人不理智、狂妄的样子。
  • 酹剑:为剑祭酒,表示对剑的尊敬和寄托情感。
  • 鸣不平:为不平之事鸣冤,表明心中的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生于动荡时期,他的作品多反映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中通过对宝剑的描写,表达了他渴望为国效力、激昂报国情怀的心情。

诗歌鉴赏:

《宝剑吟》通过对宝剑的描写,表达了陆游内心深处的理想和抱负。开篇“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设置了一个孤独而宁静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剑的依赖与情感。剑不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诗人理想与抱负的载体。接下来的“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不然愤狂虏”,将剑的力量与诗人的愤懑紧密相连,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愤怒。

“取酒起酹剑”,这一句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诗人以酒祭剑,表达了对剑的尊重和对理想的向往。这里的“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更是流露出一种渴望,希望有志之士能够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最后一句“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则是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表现出对现状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无力感。通过宝剑的象征意义,陆游不仅表达了个人的理想与抱负,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忧虑。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隐士在夜里枕着宝剑,听到剑的鸣响,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 “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不然愤狂虏。”:剑有化龙之能,表明诗人对剑的期望和对敌人的愤懑。
    • “慨然思遐征。”:诗人感慨,想要远行,表露出对理想的追求。
    •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祭酒于剑,表达对剑的敬仰与对理想的追求。
    • “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希望有识之士出现,共同实现理想。
    • “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暗示对现状的不满,渴望改变。
  2. 修辞手法

    • 比喻:剑化龙,象征着力量与理想。
    • 拟人:宝剑在夜里鸣声,赋予其生命。
    • 对仗:如“幽人”与“知君”,增强诗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

    • 诗歌传达了陆游对国家与理想的深切关注与追求,表现出对历史命运的思考与无奈。

意象分析:

  • 宝剑:象征着力量、理想与报国情怀。
  • 幽人:代表孤独的追求者,反映内心的渴望与孤独。
  • 夜声:暗示着内心的挣扎与思考,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幽人”在诗中指的是: A. 隐士
    B. 战士
    C. 诗人

  2. 诗中“取酒起酹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剑的敬仰与祭奠
    C. 对酒的喜爱

  3.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个人的孤独
    B. 报国情怀与理想
    C. 对敌人的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之问《渡汉江》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陆游的《宝剑吟》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抱负的渴望,但陆游更加强调对国家的忧虑,李白则更多表现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蕴含着强烈的个人情感与历史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