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媒》

时间: 2025-01-11 06:25:19

一自弋者篡,冥飞亦云多。

庖牺网未收,同类如予何。

已噤伐斧篇,去去依女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媒

一自弋者篡,冥飞亦云多。
庖牺网未收,同类如予何。
已噤伐斧篇,去去依女萝。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自从射手篡夺了权力,冥冥之中飞鸟的叫声也多了起来。
庖牺(古代传说中的人)织的网还没收拾好,同类的我又该如何自处呢?
我已经停止了伐木的诗篇,渐渐地依偎在女萝(指一种植物)上。


注释

字词注释:

  1. 弋者:指射手,古代以弓箭捕鸟的人。
  2. 冥飞:暗中飞翔,形容飞鸟在空中飞翔的情景。
  3. 庖牺:传说中的人物,指一种手工艺,或比喻未完成的事情。
  4. 伐斧篇:伐木的诗篇,象征创作或生计的工具。
  5. 女萝:一种缠绕植物,象征依附或隐匿的状态。

典故解析:

  • 庖牺: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有智慧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女萝:常被用于表达依附、隐退或柔弱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字子明,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脱俗,善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动荡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感慨与无奈,流露出对归隐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乌媒》是一首体现周文璞对社会现象深刻思考的作品。全诗通过射手篡权的意象引入,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敏感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从“冥飞亦云多”可以看出,社会的喧嚣与纷争使得人们的心灵难以宁静。接下来的“庖牺网未收”,则暗示着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困扰,诗人对“同类如予何”的自问,体现了他在复杂社会中对自身处境的迷茫和无奈。最后一句“去去依女萝”,以自然物象隐喻诗人的归隐愿望,表现出他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求。

整首诗在简练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细腻观察,诗人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忧国忧民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自弋者篡:指出一种权力的转移,可能指代权力斗争带来的动荡。
  2. 冥飞亦云多:暗示在这种动荡中,世界的纷扰也愈发显著。
  3. 庖牺网未收: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未完成的状态。
  4. 同类如予何:对自身困境的反思,表达了对同类处境的关切。
  5. 已噤伐斧篇:停止了创作,表达出对现实的无奈。
  6. 去去依女萝:向往隐居,渴望逃离纷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女萝”比喻归隐,象征柔弱与依附。
  • 拟人:将飞鸟的声音与社会动荡相联系,突显人心惶惶的情感。
  • 对仗:全诗语言精炼,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乌媒:象征黑暗与不安,暗示社会的阴暗面。
  2. 冥飞:象征无形的压力与困扰。
  3. 女萝:象征隐退与安宁,表达回归自然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自弋者篡”中的“弋者”指的是谁?
    A. 农民
    B. 射手
    C. 商人

  2. 诗中“冥飞亦云多”暗示了什么?
    A. 自然景象
    B. 社会动荡
    C. 个人情感

  3. “去去依女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渴望权力
    B. 向往隐退
    C. 追求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
  • 杜甫《春望》:反映社会动乱中的忧国情怀。

诗词对比:
《乌媒》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感慨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周文璞在描写中更侧重于对人际关系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自我解脱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周文璞诗文集》

此诗在其独特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中,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社会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值得深入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