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逸人归茅洞》

时间: 2025-01-11 06:36:48

三君乘白鹄,各在一山椒。

子去穿茅洞,人方采药苗。

花连云气近,松转水程遥。

想得寻幽侣,空歌散午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逸人归茅洞
三君乘白鹄,各在一山椒。
子去穿茅洞,人方采药苗。
花连云气近,松转水程遥。
想得寻幽侣,空歌散午朝。


白话文翻译:

三位朋友骑着白色的天鹅,各自在一座山的椒树上。你去穿越茅洞,我正好在采药苗。花儿连着云气显得近,松树却把水流的距离拉得远。想念能一起寻幽访胜的伙伴,空自吟唱,散落在午后的阳光里。


注释:

  • 三君:指三位朋友,可能是诗人交游的朋友。
  • 白鹄:白色的天鹅,象征高洁。
  • 山椒:一种植物,常生长于山中。
  • 茅洞:指茅草覆盖的洞穴,隐喻幽静之处。
  • 采药苗:采集药用植物的幼苗。
  • 花连云气近:花与云气相连,象征自然之美近在咫尺。
  • 松转水程遥:松树在远方,水流的距离显得遥远,暗示寻幽之路艰远。
  • 寻幽侣: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 空歌散午朝:无伴侣的吟唱在午后时光里显得孤独。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周文璞,宋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闻名。他的诗作品多描绘自然,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创作于诗人与友人相聚、道别之时,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送逸人归茅洞》是一首表现友谊与自然美的作品。诗中以三位朋友的骑行作为引子,描绘了他们在大自然中的闲适与愉悦。开头的“乘白鹄”意象清新,象征着朋友们的高洁与志趣。接着诗人提及“穿茅洞”,表现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隐逸不仅是对自然的逃避,也是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思。

诗中“花连云气近,松转水程遥”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表示美好事物常在身边,而某些理想却是遥不可及。最后一句“想得寻幽侣,空歌散午朝”流露出对志同道合朋友的思念,表现了孤独感。整首诗在表达友谊的同时,也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兼具自然与情感的双重美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君乘白鹄:三位朋友乘坐白色天鹅,象征着他们的高洁与高雅。
    • 各在一山椒: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山上,暗示着虽然在一起但各自的生活路径不同。
    • 子去穿茅洞:提到的“子”指的是其中一位朋友,象征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人方采药苗:描写诗人此时在采集药用植物,表现出一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状态。
    • 花连云气近:花与云的景象近在咫尺,展现了自然的美好。
    • 松转水程遥:松树与水流的距离遥远,暗示寻找理想与朋友的路途艰难。
    • 想得寻幽侣:表达对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渴望。
    • 空歌散午朝:无伴侣的歌声显得孤独,流露出对友谊的深切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朋友比作白鹄,表现其高洁。
    • 对仗:如“花连云气近,松转水程遥”构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物似乎被赋予了情感,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 白鹄:象征纯洁、高尚的友谊。
  • 茅洞:隐居的象征,代表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 :自然美的象征,代表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 :象征稳重与长久,暗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 药苗:象征着对生活的追求与探索。

互动学习:

  1. 诗中提到的“白鹄”象征什么? A. 友谊的高洁
    B. 生活的艰难
    C. 自然的美丽
    D. 孤独的感受
    答案:A

  2. “想得寻幽侣”中的“幽侣”是指什么? A. 难得的朋友
    B. 美好的风景
    C. 远方的亲人
    D. 生活的伴侣
    答案:A

  3. 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态度是? A. 否定
    B. 渴望
    C. 忽视
    D. 反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李白的《庐山谣》
  • 诗词对比:周文璞的《送逸人归茅洞》与王维的《终南山》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哲思,而周文璞则更强调友谊与情感的交融。通过不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示了相似主题下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周文璞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