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昭君》
时间: 2025-02-04 15:29: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宫姝丽地,华观连珍台。
娥眉三千人,皆自良家来。
昭君乃独出,负色羞自媒。
一为丹青误,白雪成缁埃。
结欢万里外,不得少徘徊。
车马怅不前,观者为悲摧。
空令琵琶曲,千载传余哀。
物生美恶混,天意未易回。
兰茝苟不珍,且愿生蒿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汉宫的美丽,华丽的观景台连着珍贵的楼阁。宫中美丽的女子如同三千娥眉,她们都是出自良好的家庭。昭君却是独自一人,因容貌羞于自荐。她本因画作的误解,造成了白雪般的美丽变成了尘埃。她与外界的欢聚距离万里,却无法稍微停留。车马因怅惘而不前,观者们也因此感到悲痛。空有琵琶曲传唱千年,却只能传递她的哀伤。世间美丑交织,天意难以改变。即便香兰与苇草不被珍惜,但我愿意生活于蒿莱之间。
注释:
- 姝丽:美丽的女子。
- 华观:华丽的观景台。
- 娥眉:形容女子的眉毛,指美丽的女子。
- 昭君:王昭君,汉代著名的美女,因出嫁匈奴而被后世称颂。
- 丹青:指绘画,常用来指代美丽的图像。
- 缁埃:黑色的尘埃,形容美丽的消逝。
- 琵琶曲:指王昭君的故事,流传千古的悲伤乐曲。
- 兰茝:兰花和野草,象征美好与普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子华,号山人,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擅长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士人对古代美人故事的追忆与感叹,特别是对王昭君的赞美与惋惜,表达了对美丽与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王昭君的描绘,探讨了美丽与命运的悲剧。开篇描写汉宫的繁华与美丽,营造出一种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意境,但随着昭君的出现,诗的格调瞬间转为沉重。她的独特与众不同,因美丽而自卑,因命运而错失机会,体现了人生的无奈。诗中多次提及“怅不前”“悲摧”等词语,强调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命运的不平。最后,诗人以“兰茝苟不珍,且愿生蒿莱”结尾,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向往,暗示即使在美丽与荣耀的对比下,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认同才是真正的归宿。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宫姝丽地:描绘汉宫的美丽,设定了华美的背景。
- 华观连珍台:形容宫中各处的奢华与美丽,暗示王昭君的高贵背景。
- 娥眉三千人:众多女子中,昭君显得尤为独特。
- 皆自良家来:强调这些女子的出身,暗示她们的美丽与气质。
- 昭君乃独出:昭君的独特使她在众多美人中脱颖而出。
- 负色羞自媒:她因自己的美丽而感到羞愧,不敢主动争取。
- 一为丹青误:画师的误画使得她错失良机。
- 白雪成缁埃:美丽的消逝令人感到惋惜。
- 结欢万里外:与外界的距离遥远,无法亲近。
- 不得少徘徊:无奈的等待和徘徊。
- 车马怅不前:象征无法前行的心情。
- 观者为悲摧:旁观者也感受到悲哀。
- 空令琵琶曲:琵琶曲虽传千年,只有悲伤。
- 千载传余哀:美好的事物也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
- 物生美恶混:世间的美丑交织,无法分清。
- 天意未易回:命运难以改变,天意不可逆。
- 兰茝苟不珍:即便是兰花与野草,也不被重视。
- 且愿生蒿莱:宁愿过平凡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雪成缁埃”比喻美丽的消逝,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对仗:如“结欢万里外,不得少徘徊”,对仗工整,增强韵律感。
- 拟人:用“观者为悲摧”赋予观者情感,增添了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王昭君的故事,探讨了美丽与命运之间的张力,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呼唤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宫:象征美丽与繁华。
- 娥眉:象征美丽的女子。
- 昭君:象征命运的无奈与美丽的孤独。
- 琵琶曲:象征历史与情感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词语用来形容汉宫的美丽?
- A. 车马
- B. 姝丽
- C. 兰茝
-
王昭君的出身是:
- A. 平凡
- B. 贵族
- C. 良家
-
诗中提到的“车马怅不前”象征着什么?
- A. 车马的速度
- B. 心情的停滞
- C. 游玩的乐趣
答案:
- B. 姝丽
- C. 良家
- B. 心情的停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昭君》:李白
- 《古诗十九首》:多位诗人的作品,反映古代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王昭君与李清照:两位历史女性的不同命运与情感表现,前者体现了对美丽与命运的无奈,后者则是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