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箬亭》

时间: 2025-01-11 02:42:42

山缭重城水拍堤,雨晴秋浦静相宜。

新篁弄日千竿玉,纹簟披风八尺漪。

坐对芳洲端自乐,兴来小艇亦频移。

他年稳侍蓬莱殿,聊记高亭一笑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箬亭 作者: 韩元吉 〔宋代〕

山缭重城水拍堤,
雨晴秋浦静相宜。
新篁弄日千竿玉,
纹簟披风八尺漪。
坐对芳洲端自乐,
兴来小艇亦频移。
他年稳侍蓬莱殿,
聊记高亭一笑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山水环绕,水面拍打着堤岸,雨后初晴的秋浦显得格外宜人。新生的竹子在阳光下摇曳,仿佛千根玉竿;披着风的纹理竹席上,波纹荡漾。坐在芳洲上,心中感到无比愉悦,兴致来了便乘小艇四处游玩。未来的某一天,我希望能稳稳地侍奉在蓬莱殿中,但如今只想珍藏这高亭旁的欢笑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缭重: 环绕、重叠。
  • 拍堤: 水拍打岸堤,形象地表现水流的声音。
  • : 竹子的一种,象征清雅。
  • 纹簟: 纹理的竹席,清凉舒适。
  • 芳洲: 指芳香的洲岛,象征美好的环境。
  • 蓬莱殿: 传说中的仙境,寓意理想的生活。

典故解析: “蓬莱殿”来自于道教文化,象征着长生不老的理想世界,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善于描绘山水风光,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宁静的秋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采箬亭》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诗人在描绘秋日景色的同时,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通过“山缭重城水拍堤”描绘出幽深的山水景象,水拍打着堤岸的声音,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接着“雨晴秋浦静相宜”将天气变化与秋天的宁静结合在一起,渲染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氛。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用“新篁弄日千竿玉”展现出阳光下竹子的美丽,生机盎然。在“纹簟披风八尺漪”中,诗人用细腻的描写表现出竹席上的波纹,增强了诗的视觉美感。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向往与期盼,“他年稳侍蓬莱殿”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而“聊记高亭一笑时”则体现了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这种对比使整首诗更具深度,既有现实的享受,又有未来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缭重城水拍堤: 描绘山环水绕的景象,突显环境的静谧。
  • 雨晴秋浦静相宜: 雨后晴空,秋天的水面显得格外安静、宜人。
  • 新篁弄日千竿玉: 新竹在阳光下摇曳,象征着生机与清雅。
  • 纹簟披风八尺漪: 描绘竹席上的波纹,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坐对芳洲端自乐: 坐在芳洲上,心中感到快乐,与自然融为一体。
  • 兴来小艇亦频移: 兴致勃勃时,乘小艇游荡,展现悠闲生活。
  • 他年稳侍蓬莱殿: 对未来理想生活的向往,渴望成为仙人。
  • 聊记高亭一笑时: 珍惜当下的欢笑时光,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 “千竿玉”比喻竹子的美丽。
  • 拟人: “弄日”使竹子似乎有了生命,增强生动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 代表自然的美,象征诗人的情怀。
  • 竹子: 清雅、高洁,象征文人的气节。
  • 秋天: 象征成熟与收获,带有淡淡的忧伤。
  • 小艇: 代表自由与恬淡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2. “他年稳侍蓬莱殿”中“蓬莱”指代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仙境
    • C. 山水
    • D. 竹林
  3. 诗中提到的“纹簟”是什么材质的?

    • A. 麻
    • B. 竹
    • C. 木
    • D. 布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居秋暝》 王维

诗词对比: 比较韩元吉的《采箬亭》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王维更注重内心的寂静与哲思,而韩元吉则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愉悦与向往,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韩元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