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离情何所极,满眼尽关山。
芳草通千里,孤城绕百蛮。
功名边地远,心事鬓毛斑。
雨露春应足,无愁镜里颜。
白话文翻译:
离别的情感究竟有多深,眼前尽是遥远的关山。
芳草延绵千里,孤城环绕着百蛮之地。
功名在边远之地难以实现,心事使我的鬓发逐渐花白。
春天的雨露本应足够滋润心灵,不必愁苦镜中映出的容颜。
注释:
- 离情:指离别时的情感。
- 关山:指遥远的山岭,象征离别的距离。
- 芳草:指美丽的草,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孤城:指孤独的城市,象征作者的孤寂。
- 百蛮:古代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称呼,显示出作者身处边地。
- 功名:指名声和地位,作者感到追求的艰难。
- 心事:指内心的忧虑和思虑。
- 鬓毛斑:指鬓发变白,象征岁月的流逝。
- 雨露春应足:指春天的雨露能滋润万物,是一种对生命的渴望。
- 镜里颜:指照镜子时看到的容颜,象征对自身状态的忧虑。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关山”可以联想到古代诗人对离别的感慨,许多诗词中都以关山象征离愁。同时,“百蛮”一词也反映了清代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复杂,表现出作者对功名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炳(1680-1752),字德馨,号石林,清代诗人,生于浙江,曾任职于地方政府,以诗风清新见长。他的诗多描绘边地生活,表现出对故乡与离别的深切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炳任职边疆期间,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对功名的渴望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心境的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离情”开篇,深刻地表达了离别的情感。诗人用“满眼尽关山”描绘出壮丽而遥远的自然景观,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暗寓着心灵的孤寂。接着,诗人通过“芳草通千里,孤城绕百蛮”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渴望,芳草的生机与孤城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希望与失落并存。
“功名边地远,心事鬓毛斑”则表现了诗人在追求功名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尤其是在边疆这样的偏远之地,成就事业显得尤为艰难。此句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沮丧的情绪,令人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注与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两句“雨露春应足,无愁镜里颜”则是对生活的深情期许,尽管有忧虑,但春天的生机与雨露的滋润依然给人以希望。诗人在对自身容颜的忧虑中,折射出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慨,整体上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离情何所极:表达人对离别的情感难以割舍。
- 满眼尽关山:形象地描绘出眼前延绵的山脉,象征着距离和思念。
- 芳草通千里:美好的事物(芳草)延展至远方,象征希望与生机。
- 孤城绕百蛮:孤独的城市与周围的蛮族形成对比,突显孤寂与挣扎。
- 功名边地远:对功名的渴望却因地处边疆而显得遥不可及。
- 心事鬓毛斑:心中的忧虑让鬓发渐渐变白,表现出岁月的无情。
- 雨露春应足:期待春天的滋润能带来生机与希望。
- 无愁镜里颜:希望能摆脱忧虑,保持美好的容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关山”比作思念的象征,传达深情。
- 对仗:如“芳草通千里,孤城绕百蛮”,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雨露”、“春”等意象,表达生命的希望。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愁与乡思,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感悟。
意象分析:
- 关山:象征着遥远的距离与思念的深度。
- 芳草:代表着希望与生机,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孤城:象征孤独与困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挣扎。
- 雨露:象征生命的滋润,寓意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关山”象征着什么?
A. 自然之美
B. 离愁与思念
C. 功名与地位 -
“芳草通千里”中的“千里”主要是指什么?
A. 实际的距离
B. 诗人的希望与梦想
C. 时间的流逝 -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A. 渴望与无奈并存
B. 完全无所谓
C. 只追求名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 对比陆炳的《寄茂州张左虚使君》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前者表现了对离别的深情,而后者则是对历史的感慨。两者都展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区别。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陆炳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