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周黎先生过张二乔故居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2:51:36

幽恨多关旧日欢,沿溪碧水暮生寒。

香销芍药何堪赠,肌薄芙蓉不耐看。

四韵新诗吹白凤,一缄残字断青鸾。

贞元花下人如玉,惆怅雕阑十二杆。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和美周黎先生过张二乔故居 其二
作者: 徐婉卿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幽恨多关旧日欢,
沿溪碧水暮生寒。
香销芍药何堪赠,
肌薄芙蓉不耐看。
四韵新诗吹白凤,
一缄残字断青鸾。
贞元花下人如玉,
惆怅雕阑十二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深切怀念,伴随着幽怨的情感。沿着溪水,夕阳下的寒意愈发明显。香气四溢的芍药已然凋零,怎么能再赠送它呢?那薄如芙蓉的肌肤也难以承受这样的目光。新诗四韵如同白凤般悠扬,但写下的字句却如同断了的青鸾,令人感到遗憾。在贞元花下,往日如玉般的人影显得愈发惆怅,雕栏前的十二杆更是增添了几分孤独。

注释:

  • 幽恨:指内心深处的怨恨与思念。
  • 沿溪碧水:沿着溪水流淌,清澈的水。
  • 香销芍药:香气四溢的芍药花已然凋谢。
  • 肌薄芙蓉:比喻肌肤如同薄薄的芙蓉花般娇嫩。
  • 四韵新诗:用新诗的形式来表达情感。
  • 贞元花下:指贞元年间的花朵,象征美好的往昔。
  • 雕阑十二杆:雕刻的栏杆,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婉卿,明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著称。她的诗作多以自我情感为中心,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徐婉卿游览张二乔故居时,因触景生情,感受到往日的欢愉与如今的惆怅,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惆怅。诗的开头以“幽恨”引入,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沉重的情感之中。接着描述了沿溪而流的碧水,夕阳下的寒意愈显凄凉,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芍药的香气消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而“肌薄芙蓉”则暗示着诗人对美丽事物的无奈与忧伤。后四句中,诗人将新诗的创作与旧时的美好相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岁月的流逝与记忆的断裂。最后一句“惆怅雕阑十二杆”则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深切叹息,表现出一种无以言表的孤独与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恨多关旧日欢”:表达对过去快乐时光的追忆,夹杂着对失去的幽怨。
  2. “沿溪碧水暮生寒”:描绘了自然景象,水面在夕阳下显得冷清,暗示内心的寒意。
  3. “香销芍药何堪赠”:喻指美好事物的消逝,无法再以花香来传递情感。
  4. “肌薄芙蓉不耐看”:比喻自己的脆弱与娇弱,无法承受世事的变迁。
  5. “四韵新诗吹白凤”:表达创作的灵感如白凤般轻盈。
  6. “一缄残字断青鸾”:象征着创作的无奈与遗憾。
  7. “贞元花下人如玉”:追忆昔日美好,人与花的对比凸显出失落感。
  8. “惆怅雕阑十二杆”:以雕栏作结,营造出孤独与惆怅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肌薄芙蓉”将柔弱的肌肤与芙蓉花相提并论,加深了情感的层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香销”和“肌薄”,使诗句更加工整。
  • 意象:使用自然景物(如溪水、芍药、芙蓉)来映衬内心情感,形成强烈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表现出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记忆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溪水:象征时间的流逝,清澈而又冷寂。
  • 芍药:代表美好与香气,象征青春的短暂。
  • 芙蓉:象征女性的柔美与脆弱。
  • 白凤: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轻盈而难以捉摸。
  • 雕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记忆的隔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幽恨”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恐惧

  2. “肌薄芙蓉”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自然景物
    b) 人的脆弱
    c) 诗的灵感
    d) 过往的回忆

  3. 诗中提到的“贞元花下”主要描绘的是:
    a) 青春的美好
    b) 逝去的时光
    c) 诗人的孤独
    d) 自然的景色

答案:

  1. b) 忧伤
  2. b) 人的脆弱
  3. b) 逝去的时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惆怅。
  • 杜甫的《春望》:抒发对时光流逝与国家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徐婉卿 vs. 李清照:两位女诗人都以细腻的情感表达著称,徐婉卿的诗更注重景物描写,而李清照则倾向于直接抒情。两者的作品都折射出对往日美好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明代女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元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