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宿包山蔡居士湖上居》

时间: 2025-01-10 23:14:26

湖山相与晚,秋馆自多阴。

黄叶悲遗老,孤镫摄夜心。

芦花月上易,水色雁来深。

仿佛当年事,情生不自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宿包山蔡居士湖上居
作者: 徐波 〔明代〕

湖山相与晚,秋馆自多阴。
黄叶悲遗老,孤镫摄夜心。
芦花月上易,水色雁来深。
仿佛当年事,情生不自今。

白话文翻译:

湖光山色在傍晚时分交融,秋天的居所显得格外阴沉。
飘落的黄叶让人感到悲伤,孤独的灯光映照着夜的心情。
芦苇花在月光下轻易开放,水面上大雁的身影愈加深邃。
仿佛回忆起往年的事情,情感在此刻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湖山相与晚":湖水和山色在傍晚时分交融。
  • "秋馆自多阴":秋天的居所显得阴暗沉闷。
  • "黄叶悲遗老":飘落的黄叶让人感到对老去的悲凉。
  • "孤镫摄夜心":孤独的灯光照亮了夜晚的心情。
  • "芦花月上易":在月光下,芦苇花轻易绽放。
  • "水色雁来深":水面的色彩随着大雁的到来而愈加深邃。
  • "情生不自今":情感在此刻悄然升起,似乎与当年无关。

典故解析: 本诗多处提到自然景象,表现出作者对秋天的深刻感受与对往事的追忆。诗中提到的“黄叶”、“孤镫”等意象,常用于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孤独的感慨。这类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见,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波,明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情感,尤擅长描写秋冬季节的孤寂与思索。他的诗风清新淡泊,常蕴含哲思。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某次秋季在包山蔡居士的湖上居住期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包山蔡居士湖上居住时的感受,通过湖山的景色、秋天的气息,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的开头就将读者带入傍晚的宁静,湖光山色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美,同时又隐含着秋天的沉重。接着,黄叶的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令人感到一丝悲凉。孤独的灯光照亮了寂静的夜晚,令人心生感慨。随后,芦花在月光下轻易开放,展现了自然的生机,水面上大雁的身影更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深邃与沉思。最后,作者的情感在回忆与现实之间徘徊,恍如过去的点滴又在眼前浮现,满怀感慨。这种情感的交织和自然景色的融合,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美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山相与晚”:描绘傍晚时分湖光山色交融的美景,渲染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秋馆自多阴”:秋天的居所显得阴沉,表达出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 “黄叶悲遗老”:黄叶的飘落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唤起对岁月流逝的思索。
  • “孤镫摄夜心”:孤独的灯火在夜晚散发出微弱的光亮,映射出诗人的孤独情怀。
  • “芦花月上易”:月光下的芦苇花轻易开放,展现出自然的活力。
  • “水色雁来深”:随着大雁的到来,水面的色彩愈加深邃,象征着生活的复杂与深刻。
  • “仿佛当年事,情生不自今”:情感在此刻涌现,似乎与过去的经历交织在一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情境。
  • 拟人:通过“孤镫”的描写,赋予物体以情感,传达出孤独的氛围。
  • 对仗:诗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孤独的感慨,表达了对往昔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深思,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山: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 黄叶:代表着秋天与时间的流逝,暗含对老去的感伤。
  • 孤镫:象征孤独与思索,映照出内心的情感。
  • 芦花:展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水色:象征着生活的深邃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叶”象征什么? A. 生机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

  2. 诗中提到的“孤镫”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盏孤独的灯
    C. 一种情感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时光流逝与人生孤独的感慨
    C. 对历史的回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徐波:杜甫的诗常以忧国忧民为主,而徐波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 李白与徐波:李白的豪放与徐波的沉静形成对比,李白追求洒脱的个性,而徐波则在诗中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