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泛舟绕孤山赏》

时间: 2025-01-25 22:34:35

少步深登野寺幽,古松将影入茶瓯。

铃声忽起九天半,有塔危峰最上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步深登野寺幽,古松将影入茶瓯。铃声忽起九天半,有塔危峰最上头。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野外寺庙中慢慢走上高处,古老的松树的影子映入茶杯中。铃声突然在九天之上响起,危峭的塔楼矗立在最高的山峰上。

注释:

  • 少步:缓慢的走步,形容行走的从容。
  • 深登:登高,走到高处。
  • 野寺:指远离城市的寺庙,显得幽静。
  • 古松:古老的松树,象征着岁月与坚韧。
  • 茶瓯:茶杯,茶的器皿。
  • 铃声:寺庙中通常会有钟声或铃声,具有宗教氛围。
  • 九天半:形容铃声传得很远,似乎传到高空。
  • 有塔:有座塔,指寺庙中常见的塔楼。
  • 危峰:高而陡的山峰,形容其险峻。

典故解析:

  • “少步深登”:描绘出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寺庙环境的独特感受。
  • “铃声忽起”:铃声的突然响起,加深了寺庙的宁静与神秘,常见于佛教文化中,象征着佛法的传播。
  • “有塔危峰”:塔是古代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通常用来供奉佛教圣物,反映了人们向往超脱与智慧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生活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但他在诗中展现出的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使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游览裴园时,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幽静环境,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禅宗文化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他对自然与宁静人生的向往。开头的“少步深登”不仅描绘了诗人慢慢攀登的情景,更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接着,古松的影子映入茶瓯,暗示了自然与生活的深刻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铃声的响起,犹如从天而降的音符,打破了自然的宁静,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宁静,仿佛在呼唤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最后的“有塔危峰”则将整首诗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更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与内心世界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步深登野寺幽:缓缓走上幽静的野外寺庙,表现出一种闲适、从容的心态。
  2. 古松将影入茶瓯:古老的松树的影子映入茶杯,形成了自然与生活的交融,寓意生活中的细腻与美好。
  3. 铃声忽起九天半:铃声突然响起,打破寂静,仿佛带来了一种神秘的力量。
  4. 有塔危峰最上头:高耸的塔楼在山顶,象征着人们对信仰与智慧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松的影子比作生活的细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全诗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少步深登”与“古松将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铃声的突然响起仿佛有生命,增加了诗的灵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寺庙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内心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松:象征坚韧与生命力,代表自然的永恒。
  • 铃声:象征宗教的呼唤,代表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茶瓯:代表生活的细腻与温暖。
  • 危峰:象征信仰与追求,代表人类的理想与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杨万里
    • D. 白居易
  2. “铃声忽起九天半”中的“九天”指的是什么?

    • A. 远方的山
    • B. 高空
    • C. 地面
    • D. 水面
  3. 诗中提到的“古松”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
    • B. 坚韧
    • C. 生命的短暂
    • D. 美丽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王维的山水诗都表现出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杨万里更倾向于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而王维则融入了更多的哲理与禅意。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杨万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