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时间: 2025-01-11 12:51:32

南雪转东风,千门四望同。

爱穿珠箔透,愁点玉阶融。

竹覆玲珑叶,梅残绰约丛。

夕窗还映白,蜡炬更添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雪
南雪转东风,千门四望同。
爱穿珠箔透,愁点玉阶融。
竹覆玲珑叶,梅残绰约丛。
夕窗还映白,蜡炬更添红。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雪在东风中飘舞,四面八方的千家万户都在观望着这场雪。人们喜欢透过珠帘欣赏雪景,却又因雪融水滴在玉阶上而感到忧愁。竹子盖满了玲珑的叶子,梅花依旧在娇媚的丛中残留。傍晚的窗户上映出白色的雪光,蜡烛的火焰则更添了几分红色。

注释:

  • 南雪:指南方的雪,春天时节的雪花。
  • 东风:春天的东风,通常带来温暖的气息。
  • 珠箔:珠帘,指用珠子制成的帘子,透过珠帘看外面的景象。
  • 愁点:因雪融水滴在地面上,产生的忧愁之情。
  • 玉阶:用玉石铺成的台阶,象征高贵。
  • 玲珑:形容竹叶的细腻和精致。
  • 绰约丛:形容梅花的美丽和娇嫩。
  • 蜡炬:蜡烛,象征温暖的光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体现了春雪的景象与人们的情感交织,表现出诗人在春雪来临时的复杂心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山谷,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他以词、诗、文均有成就而闻名,作品多反映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春天,春雪的意象在诗中表现出自然景色的变化与人们情感的交融,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对雪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杨慎的《春雪》在意境上极具诗意,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雪的美丽与柔和。诗中通过“南雪转东风”开篇,便传达出春天的气息,雪花在东风的吹拂下,似乎在舞动,给人一种生机蓬勃的感觉。而接下来的“千门四望同”,则表现出这场春雪对每一个家庭的影响,大家都在共同感受着这份春天的馈赠。

诗中的“爱穿珠箔透,愁点玉阶融”对比鲜明,前者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欣赏,后者则流露出对雪融化的忧虑,展现了人们内心的矛盾情感。接下来,“竹覆玲珑叶,梅残绰约丛”继续描绘自然景象,竹叶的玲珑和梅花的绰约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

最后两句“夕窗还映白,蜡炬更添红”,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温馨,白雪的映衬和蜡烛的光亮形成强烈对比,传达了冬去春来的温暖与希望。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引发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活的思考,情感丰富而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南雪转东风”:描绘了春雪随东风而来的情景,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 “千门四望同”:四周的人们都在观望雪景,表现出共同的感受。
    • “爱穿珠箔透”:表现出人们欣赏雪的美丽,通过珠帘看雪的情景。
    • “愁点玉阶融”:雪融化在玉阶上,让人感到忧愁。
    • “竹覆玲珑叶”:竹叶的细腻,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 “梅残绰约丛”:梅花依旧娇嫩,表现出春天的美好。
    • “夕窗还映白”:傍晚的窗户映出白色的雪光,营造宁静的氛围。
    • “蜡炬更添红”:蜡烛的光辉增添了温暖的气息。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竹覆玲珑叶,梅残绰约丛”,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对称美。
    • 比喻:雪与蜡烛的光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意象:春雪、竹叶、梅花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春天气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雪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意象分析:

  • 春雪: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珠箔:代表着人们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 玉阶:象征着高贵与纯洁,融雪则暗示着脆弱与忧愁。
  • 竹叶与梅花:代表着春天生机与美好,传达了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雪》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慎
    • C. 杜甫
  2. 诗中“爱穿珠箔透”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美景的欣赏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雪的恐惧
  3. 诗中提到的“蜡炬”象征什么?

    • A. 暖和的光明
    • B. 冷酷的现实
    • C. 失去的希望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雪》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两首诗都描绘了雪的景象,但《春雪》更强调春天的温暖与希望,而《白雪歌》则表现出边塞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春雪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