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陈元履家书六言四首
病骨经秋易怯,人情比日多疎。
惊起打门军将,传来置驿家书。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秋天,病骨容易感到怯懦,人情比阳光更显得疏远。突然被打门的军将惊醒,传来了在驿站的家书。
注释:
- 病骨:指身体虚弱的骨骼。
- 经秋:经过秋天,暗示季节的变化。
- 怯:害怕、畏惧。
- 人情:人际关系、情感。
- 比日:与阳光相比,形容程度。
- 多疎:疏远、冷淡的感情。
- 惊起:被惊醒,突然起来。
- 打门:敲门。
- 军将:军中的将领或士兵。
- 置驿:在驿站停留、寄宿。
- 家书:来自家人的书信。
典故解析:
- 家书:在古代,家书是重要的沟通方式,承载着亲情与思念,常常在离别、战乱时显得尤为珍贵。
- 驿:古代设立的交通驿站,供人休息和传递消息之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生卒年不详),字君弼,号景文,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作品风格清新、质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战乱之际,诗人因病在家,感受到人情的冷淡与孤独,同时又因收到家书而感到心中的温暖,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对亲情的渴望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秋天的萧瑟与人情的冷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脆弱。首句“病骨经秋易怯”,以病骨作为象征,写出了诗人在秋季感到的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脆弱。接着“人情比日多疎”则将人际关系的疏远与秋日的冷淡相提并论,表现出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感受。第三句“惊起打门军将”则通过突如其来的敲门声,营造出一份紧迫感,仿佛预示着外部环境的动荡与不安。最后一句“传来置驿家书”,则将整个情绪的基调转向温暖与期待,家书的到来让人在冷漠中感受到一丝温情,体现了亲情的珍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反映了个人的孤独感,又传递了对家庭的思念,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病骨经秋易怯:诗人以“病骨”自喻,表达秋天的到来让他更感虚弱和恐惧。
- 人情比日多疎:在秋天的映衬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显得更加疏远和冷淡。
- 惊起打门军将:外部的突发事件让诗人从思绪中惊醒,暗示了外界环境的不安。
- 传来置驿家书:最终,来自家庭的信件带来温暖和希望,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将秋天的萧瑟与人情的冷淡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 象征:病骨象征着身体的虚弱,家书则象征着亲情的温暖。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战乱时期对亲情的渴望与思念,揭示了人际关系的疏远和内心的孤独。
意象分析:
- 病骨:象征身体的虚弱与精神的脆弱,体现诗人的无奈与恐惧。
- 秋:季节的转变,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感情的冷淡。
- 家书:象征着亲情的联系和希望,反映出人们在困境中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病骨经秋易怯”中的“病骨”指的是: A) 强壮的身体
B) 身体虚弱
C) 健康的状态 -
“人情比日多疎”表达的意思是: A) 人情变得更加温暖
B) 人情变得更加冷淡
C) 人情没有变化 -
诗中“传来置驿家书”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对家庭的失望
B) 对亲情的渴望与期待
C) 对外界的恐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描绘了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与关切,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诗词对比:
- 岳珂的作品与李白的诗歌相比,岳珂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则以豪放洒脱见长。两者在情感深度和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时期诗人的不同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岳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