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七日步自虎溪至西寺摩挲率更旧碑近览前闻人故游有感而赋》
时间: 2025-02-04 16:53: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词名称: 十一月二十七日步自虎溪至西寺摩挲率更旧碑近览前闻人故游有感而赋
作者: 岳珂 〔宋代〕
龟趺千丈屹岧峣,
古寺残僧正寂寥。
律演金轮开印度,
字遗石磴说隋朝。
续题剩有名人迹,
接畛犹逃劫火烧。
吊古未磨今古恨,
又携筇策过前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老寺庙的感慨和对历史的追思。
“龟趺千丈屹岧峣”意为:高高的龟形基座巍然屹立,显得庄严而宏伟;
“古寺残僧正寂寥”意为:古老的寺庙中,唯有几位残留的僧人在此孤独的生活;
“律演金轮开印度”意为:律法的演绎与金轮的开启,指的是佛教的传入,影响着印度;
“字遗石磴说隋朝”意为:石阶上刻有的文字,诉说着隋朝的历史;
“续题剩有名人迹”意为:古碑上续写的仍有名人的足迹;
“接畛犹逃劫火烧”意为:连绵的田畴仍然在逃避劫难与火灾的侵袭;
“吊古未磨今古恨”意为:对古人的悼念与今时的遗憾仍未磨灭;
“又携筇策过前桥”意为:再一次提着竹杖,走过前面的桥。
注释
- 龟趺:古代碑刻或雕像基座,形似龟,象征稳重和长寿。
- 岧峣:形容山高而峻峭。
- 律:指佛教的律法。
- 金轮:指佛教的法轮,象征教义传播。
- 隋朝:指中国历史上的隋朝(581-618年),与佛教传播有关。
- 续题:指在碑文上添加新的文字。
- 接畛:田地的连绵,指农田。
- 劫火:指自然灾害或战争带来的火灾。
- 吊古:对古代人的追思。
- 筇策:竹杖,古代行走时使用的工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约1086年-约1135年),字仲明,号澄湖,南宋时期的诗人。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为题材,风格清新,语言流畅,常有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北宋时期,岳珂步行至西寺,途中经过虎溪,因见古迹而生感慨,表达了他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与对人事无常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寺与古碑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龟趺的巍峨显得寺庙的厚重与历史的深远,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紧接着,诗人通过对“残僧”的描写,揭示了人事的变迁,古老的寺庙尽管依旧巍峨,却已是人去楼空,僧侣稀少,显得寂寥而孤独。
“律演金轮开印度,字遗石磴说隋朝”表达了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诗人在此提及隋朝,显示出对历史的追溯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接下来的两句则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尽管古人留下足迹,但时光荏苒,劫难不断,田地依然在遭受自然与人祸的侵袭。
最后两句“吊古未磨今古恨,又携筇策过前桥”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对古代遗迹的缅怀与对现实无常的感慨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古今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沉重与文化的延续,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思辨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龟趺千丈屹岧峣: 描述古碑高耸的壮丽,表现出一种雄伟的气势。
- 古寺残僧正寂寥: 反映古寺的荒凉与人文的消逝。
- 律演金轮开印度: 说明佛教在印度的发源与传播,表明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 字遗石磴说隋朝: 古碑上的文字,讲述着历史的沧桑。
- 续题剩有名人迹: 说明尽管历史久远,仍有值得铭记的人物。
- 接畛犹逃劫火烧: 田地在经历劫难后仍然顽强生存,象征着希望。
- 吊古未磨今古恨: 向历史致敬,表达了对过往的遗憾与现代的无奈。
- 又携筇策过前桥: 再次踏上旅途,象征着对生活的继续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通过“龟趺”与“金轮”的比喻,展现了文化的传承。
- 排比: 多处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诗句的气势与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古迹与历史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文化的追思,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龟趺: 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文化的积淀。
- 古寺: 代表着古代文明与宗教信仰。
- 残僧: 象征着人事的无常与孤独。
- 金轮: 象征着佛教的传播与教义的力量。
- 碑文: 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文化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龟趺”象征什么?
- A) 长寿与稳定
- B) 繁荣与富贵
- C) 变化与无常
-
诗中“律演金轮开印度”中的“律”指的是什么?
- A) 法律
- B) 佛教律法
- C) 音乐律动
-
诗人对古代的感情是:
- A) 怀念与敬仰
- B) 失望与愤怒
- C) 无所谓
答案:
- A) 长寿与稳定
- B) 佛教律法
- A) 怀念与敬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岳珂的《十一月二十七日步自虎溪至西寺摩挲率更旧碑近览前闻人故游有感而赋》与杜甫的《登高》均展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但岳珂更侧重对文化遗迹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和国家衰败的忧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岳珂诗集》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岳珂的诗作及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