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游张公洞》
时间: 2025-01-11 19:43: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游张公洞
作者:陈维岱 〔清代〕
移此山来,是当日愚公夸父。
还疑请五丁力士,凿成紫府。
曲蹬崎岖犹可入,悬崖逼仄真难度。
只洞中蝙蝠共飞攀,羊肠路。
石洼者,形如釜。
石突者,形如鼓。
更左拿右攫,狰龙狞虎。
仙去已无黄鹤到,人来尚忆青鸾舞。
渐云迷丹灶日西斜,催归步。
白话文翻译
这山好像是当年愚公所搬来的,令人怀疑是否请来五位力士凿成的紫府。虽然曲折的路还可以走进去,但悬崖陡峭确实难以攀登。洞中只有蝙蝠在飞翔,路如羊肠般狭窄。石洼的形状像锅,石突的形状像鼓。更有狰狞的龙与狡诈的虎四处游荡。仙人早已离去,黄鹤再不来,人们仍然记得青鸾的舞姿。渐渐地,云雾迷离,丹灶的太阳也开始西斜,催促着归步。
注释
- 愚公:典出《列子·汤问》,愚公是个不怕困难,移山的老者。
- 夸父:源于《山海经》,夸父追日,寓意坚持不懈。
- 五丁力士:古代神话中的力士,指力量强大的人。
- 紫府:指天宫或仙境。
- 羊肠路:形容道路狭窄曲折。
- 狰龙狞虎:形容凶猛的动物,意在警示危险。
- 黄鹤:指黄鹤楼,象征离别与思念。
- 青鸾舞:青鸾是传说中的神鸟,常象征美好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岱(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字子华,号竹庵,江苏人。其诗风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常以豪放的风格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游览张公洞时,受到山水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敬畏和对人类渺小的感慨。
诗歌鉴赏
陈维岱的《满江红 游张公洞》是一首描绘自然奇观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感慨与思索。开篇以“移此山来”引入,既表现出对山的壮丽的赞叹,又暗含人类面对自然之伟大时的渺小与无力。接着引入愚公与夸父的典故,诗人用这些神话人物来突出人类的努力与坚韧,但在面对自然的险峻时,似乎又显得苍白无力。
诗中“曲蹬崎岖犹可入,悬崖逼仄真难度”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张公洞的复杂地形,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而“只洞中蝙蝠共飞攀,羊肠路”则进一步强调了洞内的险峻与幽暗,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最后,诗人以“仙去已无黄鹤到,人来尚忆青鸾舞”作为结束,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惆怅与不安。整体来看,诗歌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深刻反映出人类的情感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移此山来,是当日愚公夸父。
吟诵自然奇观,令人联想到愚公移山和夸父逐日的故事,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
还疑请五丁力士,凿成紫府。
诗人怀疑山的形成是否依靠神话中的力士,体现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
曲蹬崎岖犹可入,悬崖逼仄真难度。
描绘山洞的曲折与险峻,增加了探险的风险感。 -
只洞中蝙蝠共飞攀,羊肠路。
强调洞内的幽暗与狭窄,渲染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石洼者,形如釜。石突者,形如鼓。
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洞内的岩石形状,增添了生动感。 -
更左拿右攫,狰龙狞虎。
用“狰龙狞虎”形容洞内的危险,突显探险的艰险。 -
仙去已无黄鹤到,人来尚忆青鸾舞。
通过黄鹤与青鸾的对比,表达对仙人离去与美好回忆的惋惜。 -
渐云迷丹灶日西斜,催归步。
结尾以云雾与夕阳的意象,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归途的催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形如釜”、“形如鼓”,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与人类渺小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
- 蝙蝠:象征幽暗与神秘。
- 黄鹤:象征离别与思念。
- 青鸾:象征美好与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愚公是指什么?
A. 努力工作的人
B. 传说中的移山老人
C. 一位诗人
D. 一位仙人 -
“羊肠路”用来形容什么?
A. 宽广的道路
B. 狭窄的道路
C. 没有尽头的路
D. 直线的道路 -
诗中提到的“黄鹤”象征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自然的美丽
C. 欢快的舞蹈
D. 人类的努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游山西村》——陆游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同样描绘了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上陆游更倾向于豪放与沉郁,而陈维岱则在其中融入了更多的神话元素与历史典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的美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