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八咏 其四》

时间: 2025-01-11 21:40:57

西来真祖意,祗在见闻中。

寒雁一声过,疏林几叶空。

心闲怜水石,身老怯霜风。

为报参玄者,山山月色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来真祖意,祗在见闻中。
寒雁一声过,疏林几叶空。
心闲怜水石,身老怯霜风。
为报参玄者,山山月色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认为这种追求只是通过亲身的体验与观察来实现。寒雁从空中飞过,发出一声鸣叫,稀疏的树林中只剩下几片空荡荡的树叶。诗人内心悠闲,怜惜水边的石头,但身体却因年老而对霜风感到畏惧。为了回报那些追求道理的人,山中的月色也都显得格外相同。

注释:

  • 真祖意:指的是追求真理或本源的意图。
  • 祗在:只在、仅在的意思。
  • 寒雁:寒冷季节飞来的大雁。
  • 疏林:稀疏的树林。
  • :怜惜、怜爱。
  • 水石:水边的石头。
  • 身老:年纪大了。
  • 怯霜风:害怕寒冷的霜风。
  • 参玄者:追求道理或真理的人。
  • 山山月色同:山中的月光都显得一样,象征宁静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常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诗作著称。常达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山水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山居八咏》一系列诗作,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感悟及对自然的热爱。此诗写于诗人隐居山中,反映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哲理思考,时代背景是唐代,社会动荡,许多文人选择隐居以寻求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西来真祖意,祗在见闻中”即表明了诗人的追求并非空洞的理念,而是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诗人在寒冷的季节听到寒雁的鸣叫,感受到生命的孤寂与流逝,透过“疏林几叶空”,描绘出一种清冷与空旷的意境。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悠闲与对自然的怜爱,尤其是水边的石头,代表了宁静和永恒的存在。相对而言,身体的老去让他对霜风感到畏惧,这种身体与心灵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最后一句“为报参玄者,山山月色同”则传达出一种对追求真理者的敬意与共鸣,山中的月色象征着一种和谐与统一,暗示着自然与人心的契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山居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来真祖意:表达了追求真理的意图,来源于西方的哲学思想。
  • 祗在见闻中:强调这种追求并非虚空,而是通过生活中的体验来实现。
  • 寒雁一声过:寒雁的鸣叫代表了孤独与生命的脆弱。
  • 疏林几叶空:稀疏的树林中只剩几片叶子,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心闲怜水石:内心宁静,怜爱自然,表达对水石的感情。
  • 身老怯霜风:年老的身体对寒冷的恐惧,展现出生命的脆弱。
  • 为报参玄者:为了回应那些追求真理的人,表达敬意。
  • 山山月色同:山中的月光象征着宁静与和谐,暗含人与自然的统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意。
  • 拟人:如“怜水石”,使自然更具人性化,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 对仗:如“寒雁一声过,疏林几叶空”,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追求真理者的敬意,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雁:象征孤独与生命的脆弱。
  • 疏林:代表生命的空旷与孤寂。
  • 水石:象征宁静与永恒。
  • 霜风:代表生命的无常与脆弱。
  • 月色:象征宁静、和谐与自然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雁”象征什么? A. 孤独与生命的脆弱
    B. 快乐与幸福
    C. 自然的美丽
    D. 友谊与团聚

  2. “身老怯霜风”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年轻的活力
    B. 对自然的喜爱
    C. 对生命无常的畏惧
    D.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中“为报参玄者”表达了诗人对什么人的态度? A. 无知者
    B. 知识者
    C. 追求真理的人
    D. 一般人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王维):

    • 主题:描绘山中秋天的宁静与美。
    • 风格:以自然景色为主,表达诗人的闲适与对自然的热爱。
  • 《春晓》(孟浩然):

    • 主题:描绘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风格:通过春天的景象展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粗略解读:

常达的《山居八咏 其四》与王维及孟浩然的作品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但常达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而王维与孟浩然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之美与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