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之句因而戏酬兼寄浙东元相公》

时间: 2025-01-26 07:35:56

钱塘山水有奇声,暂谪仙官领百城。

女妓还闻名小小,使君谁许唤卿卿。

鳌惊震海风雷起,蜃斗嘘天楼阁成。

莫道骚人在三楚,文星今向斗牛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之句因而戏酬兼寄浙东元相公

钱塘山水有奇声,暂谪仙官领百城。
女妓还闻名小小,使君谁许唤卿卿。
鳌惊震海风雷起,蜃斗嘘天楼阁成。
莫道骚人在三楚,文星今向斗牛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的美丽山水,展现了诗人对杭州的眷恋。诗中提到他曾被贬谪,但仍然能领略到这座城市的奇特声响。女妓的美名依然传扬,而谁能呼唤她呢?在海面上,巨鳌因风雷而惊动,蜃楼则在云雾中幻化而成。不要说骚人只在三楚之地,今天的文星早已高悬于斗牛之上。

注释

  • 白舍人:指诗人刘禹锡,因其居住在白舍而得名。
  • 钱塘:即杭州,位于浙江省,是西湖的所在地。
  • 仙官:指神仙,寓意诗人自比于仙人。
  • 女妓:指妓女,表示当时社会中风华绝代的女子。
  • :传说中的龙,能引起风浪。
  • :传说中的海中生物,能变幻出楼阁。
  • 三楚:指荆楚地区,常用来形容骚人。
  • 文星:指文学之星,象征着诗人的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因其文辞优美、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作多以豪放、清新著称,尤以古体诗和骈文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被贬谪期间创作的,彼时他身处杭州,心中对故土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因而写下了这首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还有对人生遭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刘禹锡的这首诗从字句到意境,都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头的“钱塘山水有奇声”,引人遐想,展现了杭州的美丽与神秘。接着,诗人自比“暂谪仙官”,似乎在表达自己虽然身处贬谪的境地,但心中依然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女妓还闻名小小”,不仅描绘了当时社会风俗,也反映出对美的追求与对人情世态的观察。接下来的“鳌惊震海风雷起,蜃斗嘘天楼阁成”,则用神话传说中的意象,表达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起伏,令人感受到一种磅礴的气势。

最后一句“莫道骚人在三楚,文星今向斗牛明”更是寓意深远,诗人以豪情壮志回应世人的偏见,彰显了自己的才华与自信。这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押韵,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展现了唐诗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钱塘山水有奇声:钱塘的山水有着奇妙的声音,暗指那里的自然风光美丽动人。
  2. 暂谪仙官领百城:诗人自比为被贬的仙官,虽然身处异地,却能领略到这座城市的美景。
  3. 女妓还闻名小小:当时的女妓依然闻名,表明了社会风尚的繁华与诗人对美的欣赏。
  4. 使君谁许唤卿卿:疑问句,表达了对美人的向往与无奈。
  5. 鳌惊震海风雷起:用传说中的神话生物来表现自然的力量。
  6. 蜃斗嘘天楼阁成:蜃楼的出现象征着幻象与美丽,反映出诗人对奇妙事物的向往。
  7. 莫道骚人在三楚:反驳世人对骚人(诗人)的偏见,强调自己的才华。
  8. 文星今向斗牛明:诗人借用天文意象,表明自己的才华如同明亮的星星,展现了自信与骄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人比作仙官,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操。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自然现象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杭州的山水为背景,结合个人的情感经历,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理想的不屈追求,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美,寓意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女妓:美的象征,反映社会的风俗与人情。
  • 鳌与蜃:寓意自然的力量与神秘,象征着诗人对奇妙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表达人对杭州美景的赞美? A. 女妓还闻名小小
    B. 钱塘山水有奇声
    C. 鳌惊震海风雷起
    D. 文星今向斗牛明

  2. 诗中“暂谪仙官”是指什么? A. 诗人的身份
    B. 诗人的心境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故乡

  3. 诗中提到的“蜃”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植物
    C. 传说中的生物
    D. 一种地理现象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刘禹锡的诗有相似的景象描绘与情感表达,但张若虚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流露,而刘禹锡则更加豪放大气,两者风格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禹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