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终南秋雪
南岭见秋雪,千门生早寒。
闲时驻马望,高处卷帘看。
雾散琼枝出,日斜铅粉残。
偏宜曲江上,倒影入清澜。
白话文翻译:
在南岭上看到秋天的雪,千家万户都感受到早晨的寒意。闲暇时我驻马停下,向远处眺望,从高处拉开窗帘观看。雾气散去,晶莹的树枝显露出来,斜阳照在上面,像铅粉一样的光辉依然残存。这样的景致,最适合在曲江之上,倒影映入清澜的水中。
注释:
- 南岭: 指中国南方的山脉,象征着秋冬季节的到来。
- 千门生早寒: 意思是千家万户都感受到早晨的寒意。
- 闲时驻马望: 在闲暇时刻,骑马停下来眺望远方。
- 琼枝: 指像玉一样美丽的树枝。
- 日斜铅粉残: 形容夕阳斜照,光辉如铅粉般柔和。
- 曲江: 指的是曲江河,水面如镜,能映出美丽的倒影。
典故解析:
- 曲江: 在唐代,曲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对,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秋雪: 秋天下雪,预示着季节的交替,常常用来表达人生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陛庐,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五言和七言诗,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和个人的生活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作者被贬时期,面对秋雪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终南秋雪》是一首描绘秋季雪景的诗,刘禹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心的宁静。诗的开头“南岭见秋雪,千门生早寒”,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秋季雪景的清新,瞬间将读者带入了那种清冷的氛围中。接着“闲时驻马望,高处卷帘看”,表现出诗人悠闲的心态,仿佛在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
“雾散琼枝出,日斜铅粉残”,通过“琼枝”的形象,展现了雪后清晨的美丽,阳光斜照,给人一种温暖而又清冷的感觉,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细腻的观察力。最后一句“偏宜曲江上,倒影入清澜”,将视线聚焦于曲江的水面,意象的交融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仿佛在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以雪景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展现了他独特的风格与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岭见秋雪: 形象描绘南岭的雪景,暗示秋天的到来。
- 千门生早寒: 表达千家万户都感受到寒意,营造出冷清的氛围。
- 闲时驻马望: 诗人心境的悠闲,表达对风景的欣赏。
- 高处卷帘看: 表达一种高远的视野,象征着诗人的胸怀。
- 雾散琼枝出: 雾气散去后,树枝显得晶莹剔透,表现自然的美。
- 日斜铅粉残: 描绘夕阳的柔和光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偏宜曲江上: 曲江的景致适合吟咏,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契合。
- 倒影入清澜: 突出水面如镜,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 “铅粉残”比喻阳光的柔和,形象生动。
- 拟人: 雾气的散去仿佛有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 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雪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宁静的向往,传递出一种超然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雪: 象征季节变换,寓意人生的无常。
- 琼枝: 代表美好与纯洁,常用来描写雪后景色。
- 倒影: 象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作者是谁?
- A. 白居易
- B. 杜甫
- C. 刘禹锡
- D. 李白
-
“千门生早寒”中的“千门”指的是什么?
- A. 千家万户
- B. 千座山门
- C. 千个窗口
- D. 千个村庄
-
诗中提到的“曲江”是指什么地方?
- A. 一条河流
- B. 一座山
- C. 一座寺庙
- D. 一片森林
答案: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终南秋雪》与《春望》: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但《春望》更多地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忧虑,而《终南秋雪》则更强调了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刘禹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