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冰铺晚晴月出晓复大雨上漏下湿不堪其忧》
时间: 2025-02-04 15:25: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色熹微煖似薰,儿童欢喜走相闻。
无端星月照湿土,依旧山川生雨云。
旅枕梦寒涔屋漏,征衫潮润冷炉熏。
快晴信是行人愿,又恐田家曝背耘。
白话文翻译
夜色微弱,温暖得像春风,孩子们欢快地跑来跑去,彼此的笑声传来。
无缘无故的星星和月亮照耀着湿漉漉的土地,山川依然笼罩在雨云之中。
我在旅途中,梦中感到寒冷,屋顶漏雨,湿透的衣服冷得让我颤抖。
快晴的天气本是行人所愿,但又担心田间的农人被太阳暴晒,无法耕作。
注释
- 熹微:光线微弱。
- 薰:温暖、熏陶的感觉。
- 无端:没有理由、没有原因。
- 涔:指湿润、渗透。
- 征衫:旅途中穿的衣服。
- 曝背:被阳光暴晒。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农人辛劳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璧,号梅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擅长山水诗,与李清照、陆游等人齐名,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年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生活感受,表达了对自然与人世的感悟。
诗歌鉴赏
范成大的《没冰铺晚晴月出晓复大雨上漏下湿不堪其忧》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的交织。开篇描绘了晚霞微熹,温暖的春风和儿童的欢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然而,这种安宁并未持续,随即转入对雨后泥土和湿润环境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的变幻无常。诗中不仅有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有对旅途艰辛、生活困境的深刻反思。诗人用“旅枕梦寒涔屋漏”来表达对旅途寒冷和屋漏之苦的无奈,折射出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
最后两句“快晴信是行人愿,又恐田家曝背耘”更是将自然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表达了对农人辛劳的同情和对自然变化的担忧。整首诗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情感链条,既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思索,体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色熹微煖似薰:晚上的光线微弱,像温暖的春风。
- 儿童欢喜走相闻:孩子们欢快地跑来跑去,彼此的笑声传来。
- 无端星月照湿土:没有原因的星星和月亮照耀着湿漉漉的土地。
- 依旧山川生雨云:山川依然笼罩在雨云之中。
- 旅枕梦寒涔屋漏:我在旅途中,梦中感到寒冷,屋顶漏雨。
- 征衫潮润冷炉熏:湿透的衣服冷得让我颤抖。
- 快晴信是行人愿:快晴的天气本是行人所愿。
- 又恐田家曝背耘:但又担心田间的农人被阳光暴晒,无法耕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温暖得像春风”比喻晚色的温暖。
- 对仗:如“快晴信是行人愿,又恐田家曝背耘”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结合,增添了情感的细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苦恼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色:象征宁静与安详。
- 儿童:代表纯真与欢乐。
- 星月:象征美好与希望。
- 雨云:象征不确定性与变化。
- 旅枕:代表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 田家:象征农民的辛劳与生活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儿童欢喜走相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欢乐
- C. 悲伤
- D. 厌倦
-
诗中提到的“快晴”是指什么?
- A. 行人的愿望
- B. 雨天
- C. 冬天
- D. 秋天
-
“旅枕梦寒涔屋漏”中的“涔”字的意思是?
- A. 干燥
- B. 湿润
- C. 炎热
- D. 凉爽
答案
- B. 欢乐
- A. 行人的愿望
- B. 湿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比较范成大的《没冰铺晚晴月出晓复大雨上漏下湿不堪其忧》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活的深刻思考,但范成大的诗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象与旅途的艰辛,而李清照则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生活的无奈与渴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古诗词名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