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戏题牡丹
作者:范成大 〔宋代〕
主人细意惜芳春,
宝帐笼阶护紫云。
风日等闲犹不到,
外边蜂蝶莫纷纷。
白话文翻译:
主人细心地珍惜这美好的春天,
华丽的帐子笼罩着台阶,保护着盛开的紫色牡丹。
即使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它们依然没有得到阳光的照耀,
外面的蜜蜂和蝴蝶也不再纷纷飞舞。
注释:
字词注释:
- 细意:细心、周到的意思。
- 惜芳春:珍惜美好的春天。
- 宝帐:华丽的帐篷或帷幕。
- 笼阶:笼罩、遮盖台阶。
- 紫云:这里指的是盛开的紫色牡丹花。
- 风日等闲:即使风和日都很好。
- 犹不到:仍然没有来临。
- 纷纷:形容数量多而杂乱。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牡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花卉,常被视为富贵和繁华的象征。牡丹在古代常用来比喻女性的美丽与娇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璧,号澄怀,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及画家,虽以诗词著称,但其作品涵盖面广,风格清新,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牡丹,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诗中通过对牡丹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戏题牡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切热爱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诗的开头便以“主人细意惜芳春”引入,突显出主人对春天的珍惜之情,表现出一种温柔而细腻的情感。接着“宝帐笼阶护紫云”,描写了华丽的帐篷笼罩着盛开的紫色牡丹,形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牡丹的娇贵,也反映了诗人对植物生命的关注。
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风日等闲犹不到,外边蜂蝶莫纷纷”,表达了即使在美好的天气下,牡丹也未能得到应有的光照,仿佛在暗喻世事的无常与人生的无奈。外面的蜜蜂和蝴蝶也因此失去了飞舞的生机,这种凋零的意象似乎在传达着对生命的惋惜。整首诗在清新中透出淡淡的忧伤,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主人细意惜芳春:主人以细致的心思珍惜春天的美好,显示出对生命的热爱。
- 宝帐笼阶护紫云:华丽的帐子保护着盛开的紫色牡丹,象征着对美的守护。
- 风日等闲犹不到:即使在风和日丽的日子,牡丹却没有得到阳光的照耀,带有一丝惋惜。
- 外边蜂蝶莫纷纷:外面的蜜蜂和蝴蝶也不再飞舞,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似乎被压抑,反映出一种无奈。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牡丹和外界的生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前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牡丹为线索,表达了对美好春天的珍惜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着富贵、美丽与繁华。
- 春天: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风日: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宁静。
- 蜂蝶: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细意”指的是什么?
A. 粗心
B. 细心
C. 忽视
D. 疏忽 -
“宝帐笼阶护紫云”中的“紫云”指的是?
A. 云彩
B. 紫色的牡丹
C. 天空
D. 花瓣 -
诗中表现出对春天的态度是什么?
A. 无所谓
B. 珍惜与向往
C. 失望
D. 冷漠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通过战争的背景反映了人间的苦难与无奈。
- 陶渊明《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隐喻对现实的逃避与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