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时间: 2025-01-11 23:46:3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台城路
作者: 戴延介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扁舟待约寻秋去,瘦筇又唤幽讨。
浦迥云迷,桥低烟凝,且向横塘移棹。
篷窗欹帽,指一抹遥山,夕阳沉了。
鹭外鸥边,今宵凉梦定飞绕。
廊虚好寻步屧,笑一双谢屐,此时才到。
寺暝催钟,林深迟月,残客尚留多少。
禅枯僧老,又汲水煎茶,篝灯留照。
秉烛还来,胜游归莫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傍晚,乘坐小舟寻访台城的情景。舟上等待着约定,瘦弱的竹竿在幽静的水边轻声呼唤。岸边的云雾缭绕,桥下的烟雾凝聚,我们慢慢划向横塘。船篷下歪斜着帽子,指着远处的一抹山影,夕阳已经沉落。白鹭在外飞翔,海鸥在旁边盘旋,今夜的凉梦定会在空中飞舞。廊下空寂,正好可以寻觅脚步,笑着脱下鞋子,此时才到达。寺院的钟声催促着夜幕降临,林间的月光显得迟缓,不知还有多少散客留在这里。禅意深厚的老僧,又汲水煮茶,篝火下的灯光依旧照耀。手持蜡烛归来,胜过早早回去游玩的时光。
注释:
- 扁舟:小船。
- 瘦筇:瘦弱的竹竿。
- 浦:岸边。
- 横塘:指水塘的横向。
- 篷窗:船的遮篷和窗户。
- 谢屐:谢的鞋子,指的是脱下的鞋。
- 寺暝:寺院的夜晚。
- 禅枯僧老:年老的僧人,禅意深厚。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淡雅,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情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延介,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往往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可能是在游览台城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抒发出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哲理的感悟。
诗歌鉴赏:
《台城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开头几句,作者描绘了小舟在水面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随着诗句的推进,夕阳、白鹭、海鸥等意象交替出现,营造出一种恬淡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流逝与归属,透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他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的宁静。
最后几句,诗人提到“禅枯僧老”,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似乎在暗示在浮华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才是最为重要的。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细腻,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扁舟待约寻秋去:小舟在水中等待出发,追寻秋天的脚步。
- 瘦筇又唤幽讨:竹竿瘦弱,轻声呼唤幽静的景致。
- 浦迥云迷:岸边的景色遥远而模糊。
- 桥低烟凝:桥下的烟雾沉凝,似乎在静静等待。
- 且向横塘移棹:于是我们慢慢划向横塘,享受这宁静的时光。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例如“夕阳沉了”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鹭外鸥边,今宵凉梦定飞绕”则将梦境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依恋。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美景的欣赏,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宁静的主题。诗人在幽静的环境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哲理,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成熟与收获,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舟:代表着人生的旅途,象征着探索和追求。
- 夕阳:象征着一天的结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美好。
- 白鹭与海鸥:象征自由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扁舟”指的是什么?
- A. 小船
- B. 大船
- C. 货船
- D. 渔船
- “夕阳沉了”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兴奋
- B. 失落
- C. 宁静
- D. 忧伤
- “廊虚好寻步屧”中“步屧”指的是什么?
- A. 鞋
- B. 席子
- C. 拖鞋
- D. 靴子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王维《山居秋暝》与《台城路》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偏重于山水意象的描绘,而戴延介则通过水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更为深邃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