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十七》

时间: 2025-01-27 04:02:16

琴诗自乐。

远游可珍。

含道独往。

弃智遗身。

寂乎无累。

何求于人。

长寄灵岳。

怡志养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长寄灵岳。怡志养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琴与诗的热爱,认为远游是值得珍惜的体验。诗人在追求道理的过程中,选择独自前行,放弃世俗的智慧与身体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无累。他不向他人索取任何东西,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灵山之中,修养心志,陶冶性情。

注释:

  • 琴诗: 指琴音与诗歌的结合,象征艺术的享受。
  • 远游: 指游历远方,象征追求广阔视野与人生体验。
  • 含道: 含有道理,指追求道义。
  • 弃智遗身: 放弃世俗的智慧与身体的羁绊,追求内在的自由。
  • 寂乎无累: 内心宁静,没有负担。
  • 何求于人: 不向他人索求,追求自我满足。
  • 长寄灵岳: 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灵山,象征追求精神的寄托。
  • 怡志养神: 使内心愉悦,养护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哲学家,是“竹林七贤”之一,因其清新脱俗的个性和思想而受到后世的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三国时期,嵇康以其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由、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出那个时代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短小精悍,虽只有八句,却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诗人独特的生活观。诗中“琴诗自乐”开篇便引入了艺术的享受,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追求。而接下来的“远游可珍”,则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强调了远行所带来的广阔视野与珍贵体验。

诗人在追求道理的过程中,选择放弃智者的智慧与世俗的束缚,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这种选择并非逃避,而是对内心真正自由的向往。诗的最后两句“长寄灵岳,怡志养神”,则进一步强调了精神世界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寄情于灵岳,寻求精神的栖息之所,以此来陶冶心志、养护精神。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嵇康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与追求,展现了其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琴诗自乐: 诗人以琴声与诗歌为乐,强调艺术的愉悦。
    • 远游可珍: 远行的经历是值得珍惜的。
    • 含道独往: 追求真理的旅途是孤独的。
    • 弃智遗身: 忘却世俗的智慧和身体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
    • 寂乎无累: 内心的宁静,没有负担。
    • 何求于人: 不向他人索求,追求自我满足。
    • 长寄灵岳: 将情感寄托于灵山,象征精神寄托。
    • 怡志养神: 使内心愉悦,养护精神。
  • 修辞手法:

    • 本诗使用了对仗与排比,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如“琴诗自乐”与“远游可珍”形成对称,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向往,反映出对现实的超脱与思考。

意象分析:

  • : 象征艺术的享受,内心的宁静。
  • 远游: 象征人生的探索与体验。
  • : 象征真理与追求的精神境界。
  • 灵岳: 象征理想的精神寄托地,反映出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琴诗自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艺术的享受
    • B. 对世俗的厌倦
    • C. 对他人的依赖
    • D. 对金钱的追求
  2. “弃智遗身”意指:

    • A. 放弃智慧,追求物质
    • B. 放弃世俗的智慧与身体的束缚
    • C. 忘记一切,追求快乐
    • D. 依赖他人的智慧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嵇康与陶渊明的诗作,都体现了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但嵇康更加强调哲理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田园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 《嵇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