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时间: 2025-02-04 15:35: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作者:戴复古 〔宋代〕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
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
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
西北望神州。
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
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
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
雅志若为酬。
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白话文翻译:
在高楼半空的地方,壮丽的景色压倒了南楼。我独自坐在楼边,难道我只是想登高望远来满足我的视觉吗?人们说我胸怀吞云梦的豪情,直想把气吞残敌,向西北眺望神州大地。百年难得的机会,人事令人感慨悠长。我骑着黄鹤,写下鹦鹉的诗句,随意享受风流韵事。在岳王祠旁,杨柳烟雾锁住了古今的忧愁。整顿乾坤的手段,指引英雄的策略,理想若何才能报效国家?杯酒不在手边,双鬓恐怕已惊惹秋色。
注释:
- 轮奂:指楼阁的轮廓与形状。
- 胜概:美好的风景。
- 筹边:筹划、思考时独自坐在边上。
- 浪说:空口说,说道。
- 云梦:指梦境或幻想。
- 西北望神州:向西北方向眺望中国的领土。
- 百载一机会:百年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
- 岳王祠:纪念岳飞的庙宇。
- 整顿乾坤:整理国家的政策与局势。
- 雅志:高尚的志向。
- 酬:报答、回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君复,号复古,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雄浑的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豪情壮志,关心国事,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季允侍郎在鄂州的吞云楼,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英雄豪杰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国事艰难的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通过描写高楼远眺的情景,引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思。开篇的“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描绘出高楼壮观的景象,随后引入了诗人的独自思考,透出一种孤独感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诗中“浪说胸吞云梦”隐喻诗人心中怀有强烈的理想与抱负,而“直把气吞残虏”则表现出对敌人的愤慨与不屈的斗志。
接下来的“骑黄鹤,赋鹦鹉”表明诗人渴望乘风破浪,追求自由与理想,但却又感到“杯酒不在手”的无奈,反映出一种深刻的悲凉与失落。整首诗不仅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渗透着对国家大势的忧虑,展现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理解。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个人的孤独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轮奂半天上:描绘了高楼的宏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抱负。
- 胜概压南楼:美好的景色让人感到压迫,暗示对现实的无奈。
- 筹边独坐:独自思考,反映诗人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思索。
- 岂欲登览快双眸:质疑自己登高望远的动机,是否只是为了视觉的快感。
- 浪说胸吞云梦: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
- 直把气吞残虏:表现出诗人对敌人的愤怒与不屈的精神。
- 西北望神州:向西北眺望祖国,流露出对国家的思念与牵挂。
- 百载一机会:感叹历史的沧桑与机会的稀有。
- 骑黄鹤,赋鹦鹉:体现出一种自由洒脱的理想生活。
- 谩风流:表现出对风流生活的无奈与不屑。
- 岳王祠畔:提到历史人物,象征着忠诚与理想的追求。
- 整顿乾坤手段: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关心与对治国理政的思考。
- 雅志若为酬:询问理想与志向该如何实现。
- 杯酒不在手:无奈地感慨理想难以实现。
- 双鬓恐惊秋:感叹自己的青春与理想在岁月中流逝,忧愁渐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骑黄鹤”比喻追求理想的自由。
- 对仗:如“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构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 夸张:如“胸吞云梦”强调追求理想的豪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敏感与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鹤:象征自由与理想,代表追求。
- 云梦:象征理想与幻想。
- 岳王祠:象征忠诚与历史的厚重感。
- 杨柳烟:象征缥缈的忧愁与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百载一机会”指的是什么?
- A. 一百年才有一次的机会
- B. 一年才有一次的机会
- C. 一个月才有一次的机会
- D. 一天才有一次的机会
-
“骑黄鹤”一词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追求自由
- B. 追求财富
- C. 追求名声
- D. 追求权力
-
诗中提到的“整顿乾坤手段”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 B. 对个人未来的担忧
- C. 对爱情的思考
-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戴复古的《水调歌头》和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戴的作品更注重历史的厚重感与国家的命运,而苏轼的作品则更偏向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