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
时间: 2024-09-19 21:16: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书有感
作者:陆游 〔宋代〕
洙泗诸生尊所闻,岂容兀者亦中分!
焚经竞欲愚黔首,亡史谁能及阙文?
吾道固应千古在,几人虚用一生勤?
世间倚相何曾乏,会与明时诵典坟。
白话文翻译
读书有感
洙泗的学生们所尊崇的知识,难道可以容忍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也来分一杯羹吗?
焚烧经典的行为只会愚弄百姓,失去历史的文献又有谁能弥补?
我的道理理应千古流传,但有多少人白白耗费一生的辛勤去追求呢?
世间依靠的知识何曾稀缺,何妨在明亮的时代吟诵典籍和古文。
注释
字词注释
- 洙泗:指洙水和泗水,是春秋时期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 兀者:意指无所事事的人。
- 焚经:焚烧经典,指对古代经典文献的破坏。
- 黔首:指普通百姓。
- 阙文:失传的文献。
- 倚相:依赖的知识和学问。
典故解析
- 洙泗诸生:指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代表着儒家思想。
- 焚书坑儒:指历史上对知识和文化的压制,暗指焚烧经典的行为与愚弄百姓的结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志士,作品多以爱国、抒怀为主题。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在南宋时期,面对外敌入侵和社会动荡,深感国家的困境和文化的危机。这首诗反映了他对读书的感悟与对时代的思考,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与对愚昧行为的批判。
诗歌鉴赏
《读书有感》是陆游对知识和文化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他对读书的重要性和对愚昧行为的无奈与愤怒。诗的开头提到洙泗诸生,强调了知识的崇高与权威,表明读书不仅是个人修养,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焚烧经典的抨击,表现出对历史文献缺失的忧虑。陆游用“亡史谁能及阙文”的句式,传达出失去文化传承的无可奈何。
在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思考,虽然自己的道理应当流传千古,但现实中却有多少人只是虚度光阴,未能真正理解和践行所学的知识。最后一句“世间倚相何曾乏,会与明时诵典坟”,则是对那些真正热爱知识、愿意与历史对话的人们的期待与呼唤。
整首诗情感真挚,言辞犀利,既有对时代的批判,也有对知识力量的信仰,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洙泗诸生尊所闻:洙泗的学生们所尊重的知识与道德。
- 岂容兀者亦中分:怎么能让无所事事的人也来分享这一切呢?
- 焚经竞欲愚黔首:焚烧经典的行为只是想要使普通百姓变得愚蠢。
- 亡史谁能及阙文:失去历史的文献,还有谁能够弥补呢?
- 吾道固应千古在:我的道理本应流传千古。
- 几人虚用一生勤:但是有多少人白白耗费了一生的努力呢?
- 世间倚相何曾乏:世间对于知识的依赖从未不足。
- 会与明时诵典坟:何妨在光明的时代吟诵古典与碑文呢?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洙泗诸生”的知识与“兀者”的无所事事形成鲜明对比,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 设问:用设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焚烧经典的危害。
- 排比:通过排比加强对知识缺失的悲哀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知识的尊重与对愚昧行为的批判,表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关切,以及对时代的深思,呼吁人们珍视知识,追求真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洙泗:象征着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代表着传统知识的尊严。
- 焚经:象征对文化的毁灭与反智行为。
- 黔首:代表普通百姓,象征着被愚弄的群体。
- 典坟:古代经典的象征,代表着知识的积淀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读书有感》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陆游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提到“焚经”,这是指什么行为?
A. 保护经典
B. 学习经典
C. 焚烧经典
D. 创作经典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读书的尊重与对愚昧行为的批判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爱情的感慨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歌行》:汉代的乐府诗,强调“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个人情感的重视。
诗词对比
- 陆游的《读书有感》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形成对比:前者关注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的价值,后者则描绘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两者在主题上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对人类精神追求的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代文化与知识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