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渡湘水
作者: 童佩 〔明代〕
若为乘夜渡,贪涉此山川。
水自三湘合,云知七泽连。
蛩声暗秋色,雁语杂寒烟。
莫问黄陵庙,门前断客船。
白话文翻译
如果是为了在夜间渡水,贪恋于这山川风景。
水流自三湘汇聚,云彩知晓七泽连接。
蟋蟀声在秋色中幽暗,雁鸣与寒烟交织。
不要问黄陵庙,门前已经断了客船。
注释
- 若:如果。
- 乘夜渡:在夜里渡水。
- 贪涉:贪恋于、沉迷于。
- 三湘:指湘江、资江、沅江三条河流,合称三湘。
- 七泽:指湖南的七个湖泊。
- 蛩声:蟋蟀的叫声。
- 秋色:秋天的景色。
- 雁语:大雁的鸣叫声。
- 寒烟:寒冷的雾气或烟雾。
- 黄陵庙:黄陵庙是祭祀黄帝的庙宇,象征着历史和文化的延续。
- 断客船:意指船只已断绝,客人无法到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童佩,明代诗人,出身于湖南,生平事迹不详,以诗才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风光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夜间渡湘水时,诗人受到周围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生旅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夜渡湘水》是明代诗人童佩的一首经典之作,展现了诗人在夜晚渡湘水时的感受与思考。全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夜渡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开头的“若为乘夜渡”引导读者进入夜晚的氛围,诗人在此情境中尽情享受山水的美丽,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贪恋与沉醉。
接下来,“水自三湘合,云知七泽连”,诗人通过对水流汇聚和云彩相连的描写,展示了湘水的壮阔与浩瀚,暗示着自然的神秘与无尽。而“蛩声暗秋色,雁语杂寒烟”则通过声音的描写,传达出秋天的宁静与寒冷,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最后一句“莫问黄陵庙,门前断客船”则是对人生的思考,黄陵庙象征着历史与文化,而断客船则暗示着人生的旅途已然中断,留给人深深的惆怅与思索。这首诗在情景交融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形成了一种沉静而又富有哲理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若为乘夜渡:引入夜晚的渡水场景,暗示人们在夜色中出行的情绪。
- 贪涉此山川:表达对山川美景的迷恋,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水自三湘合:描绘三条湘江的汇聚,表现出自然的壮丽景观。
- 云知七泽连:暗示湖泊的连接,象征自然的神秘与广阔。
- 蛩声暗秋色:通过声音描写秋天的气氛,营造出幽静的意境。
- 雁语杂寒烟:描绘寒冷的秋天,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莫问黄陵庙:引入历史文化,表达对过去的沉思。
- 门前断客船: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旅行的结束,带有惆怅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使云、雁等自然元素具有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蛩声暗秋色,雁语杂寒烟”,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体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历史文化的追忆。
意象分析
- 湘水:象征自然的美与流动的时间。
- 秋色:代表着生命的成熟与时光的流逝。
- 蛩声:象征孤独与静谧,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 黄陵庙: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湘”指的是哪几个江河?
- A. 长江、黄河、珠江
- B. 湘江、沅江、资江
- C. 淮河、汉江、辽河
-
“莫问黄陵庙”中“黄陵庙”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历史与文化
- C. 自然风光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夸张
- C. 排比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童佩的《夜渡湘水》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哲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两首诗均以夜景为背景,但情感基调与表现手法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