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叔明仿董北苑风雨萧寺图》

时间: 2025-01-10 22:02:30

墨云拥高山,顷刻风雨至。

划然海潮声,草木争偃地。

旷野少人行,山僧独归寺。

衲衣尽沾湿,敲户何急事。

仓皇前村民,乘屋一何亟。

一婢已抱瓮,一妇更持器。

重茅惜被卷,破屋家所寄。

戴笠者渔郎,理网屈双臂。

老翁若望家,担物终不弃。

陆走尚甚危,水行可无畏?

前溪风雨恶,篙折水流驶。

行者当早归,居者不豫备。

北苑为此图,黄鹤师其意。

想见晚来晴,云净山横翠。

始信霎时间,真宰特相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王叔明仿董北苑风雨萧寺图
作者:沈良 〔元代〕

墨云拥高山,顷刻风雨至。
划然海潮声,草木争偃地。
旷野少人行,山僧独归寺。
衲衣尽沾湿,敲户何急事。
仓皇前村民,乘屋一何亟。
一婢已抱瓮,一妇更持器。
重茅惜被卷,破屋家所寄。
戴笠者渔郎,理网屈双臂。
老翁若望家,担物终不弃。
陆走尚甚危,水行可无畏?
前溪风雨恶,篙折水流驶。
行者当早归,居者不豫备。
北苑为此图,黄鹤师其意。
想见晚来晴,云净山横翠。
始信霎时间,真宰特相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高云密,瞬息之间风雨降临的景象。突如其来的雨声仿佛海潮涌来,草木在风中纷纷倒伏。原野上少有人行走,只有一位山僧独自回到寺庙。僧人的袈裟被雨水浸湿,敲门的声音似乎没有什么急事。村民们仓皇而至,急忙躲避雨水。一名婢女抱着水瓮,一位妇女则手持器皿。茅草屋顶被卷起,破旧的房屋成了他们的栖身之所。戴斗笠的渔夫,弯腰整理渔网,老翁则满怀希望地望着家,尽管手中担负着重物。陆上行走尚且危险,水中行舟却无所畏惧?前溪的风雨恶劣,桨折断了,船只随水流漂移。行人应早归,居住者则未做好准备。北苑绘制了这幅图,黄鹤仿佛理解了其中的意境。想象着傍晚的晴空,云彩散去,山峦愈加翠绿。此时才相信,短短的时间里,真宰似乎在开玩笑。

注释

  • 墨云:指浓厚的乌云。
  • 顷刻:形容时间很短,瞬间。
  • 划然:形容声音突然响起。
  • 偃地:指草木倒伏。
  • 衲衣:僧侣的袈裟。
  • 仓皇:形容慌忙的样子。
  • :用茅草盖成的屋顶。
  • 戴笠:戴斗笠的渔夫。
  • 重茅:指茅草屋。
  • 黄鹤:指传说中的黄鹤,象征高远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良,元代诗人,以工整的诗风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正值士人多寄情于山水之时,诗人通过描绘风雨中的山寺景象,反映了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与内心的宁静追求。

诗歌鉴赏

沈良的《题王叔明仿董北苑风雨萧寺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展现了一个生动的风雨场景。诗中描绘的墨云、风雨、草木等自然元素,渗透出一种浩瀚的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人通过山僧的孤独归寺,村民的慌乱,渔夫的从容等细节,传达了对生活的不确定与应对之道。

诗中“行者当早归,居者不豫备。”一句,深刻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与准备不足,反映出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脆弱与无助。而结尾的“想见晚来晴,云净山横翠”,则传达出一种希望与乐观,虽然生活中充满变数,但仍能期待阳光明媚的未来。这种从雨中归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与人生态度,令人在细细品味中产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墨云拥高山:浓厚的乌云聚集在高山上,暗示即将来临的风雨。
  • 顷刻风雨至:瞬间风雨来临,表现自然变化的迅速。
  • 划然海潮声:突然传来如海潮般的声音,增强了紧迫感。
  • 草木争偃地:草木在风雨中纷纷倒下,体现自然的威力。
  • 旷野少人行,山僧独归寺:荒野中少有人行,只有山僧独自返回寺庙,表现出孤独。
  • 衲衣尽沾湿:僧人袈裟全被雨水浸湿,表现出风雨的猛烈。
  • 敲户何急事:敲门的声音似乎没有急事,暗示人们的从容。
  • 仓皇前村民:村民们慌忙躲避风雨,表现出生活的无奈。
  • 乘屋一何亟:形容人们急忙寻找避雨之处。
  • 一婢已抱瓮:一名婢女抱着水瓮,体现生活的琐碎。
  • 一妇更持器:另一位妇女手持器皿,增加了生活细节。
  • 重茅惜被卷:指茅草屋顶被风雨卷起,表现出对居所的珍惜。
  • 破屋家所寄:破屋是人们的栖息之所,暗示生活的困境。
  • 戴笠者渔郎:戴斗笠的渔夫,体现渔民的坚韧与从容。
  • 理网屈双臂:渔夫弯腰整理渔网,彰显生活的艰辛。
  • 老翁若望家:老翁在期待着回家的希望。
  • 担物终不弃:尽管手中担负重物,仍不轻言放弃。
  • 陆走尚甚危:在陆地上行走仍然危险,暗示自然的威胁。
  • 水行可无畏?:在水中行舟却不感到畏惧,表现不同的应对态度。
  • 前溪风雨恶:前面的溪流中风雨恶劣,营造紧张气氛。
  • 篙折水流驶:船桨折断,船只随水流漂移,表达无奈。
  • 行者当早归:行人应该早些回家,体现对安全的渴望。
  • 居者不豫备:居住者却未做好准备,反映生活的随意与无常。
  • 北苑为此图:北苑画了这幅图,指代艺术创作。
  • 黄鹤师其意:黄鹤理解了其中的意境,暗示艺术与自然的联系。
  • 想见晚来晴:想象傍晚的天晴,展现对未来的期待。
  • 云净山横翠:云散后,山峦愈加翠绿,象征希望与美好。
  • 始信霎时间:此时才相信短暂的时间。
  • 真宰特相戏:自然的变化如同上天在开玩笑,暗含哲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雨比作海潮,增强了气势感。
  • 拟人:自然现象似乎在与人类互动,形成生动的画面。
  • 对仗:整齐的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感,增加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脆弱和无奈,同时表现出面对生活困难时的坚韧与希望。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场景,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墨云:象征即将来临的危险。
  • 高山:代表人类渺小与自然的伟大。
  • 草木:象征生命的脆弱。
  • 山僧: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远离尘世的态度。
  • 村民:代表普通人对生活的应对。
  • 茅草屋:象征着庇护与温暖。
  • 渔郎:代表着坚韧与生活的勇气。
  • 老翁:象征着希望与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题王叔明仿董北苑风雨萧寺图》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沈良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仓皇前村民”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从容
    B. 慌忙
    C. 开心
    D. 无聊

  3. “重茅惜被卷”中的“重茅”指的是什么? A. 花草
    B. 茅草屋顶
    C. 树木
    D. 河流

  4.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生活的安宁
    C. 对生活的思考与希望
    D. 人与自然的和谐

答案

  1. B
  2. B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勃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命运的思考,但更加强调了战争对生活的影响。
  • 《登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书籍和文章提供了对元代诗歌及其背景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沈良的作品。

相关诗句

墨云拥高山,顷刻风雨至。下一句是什么

划然海潮声,草木争偃地。上一句是什么

划然海潮声,草木争偃地。下一句是什么

旷野少人行,山僧独归寺。上一句是什么

旷野少人行,山僧独归寺。下一句是什么

衲衣尽沾湿,敲户何急事。上一句是什么

衲衣尽沾湿,敲户何急事。下一句是什么

仓皇前村民,乘屋一何亟。上一句是什么

仓皇前村民,乘屋一何亟。下一句是什么

一婢已抱瓮,一妇更持器。上一句是什么

一婢已抱瓮,一妇更持器。下一句是什么

重茅惜被卷,破屋家所寄。上一句是什么

重茅惜被卷,破屋家所寄。下一句是什么

戴笠者渔郎,理网屈双臂。上一句是什么

戴笠者渔郎,理网屈双臂。下一句是什么

老翁若望家,担物终不弃。上一句是什么

老翁若望家,担物终不弃。下一句是什么

陆走尚甚危,水行可无畏?上一句是什么

墨云拥高山,下一句是什么

顷刻风雨至。上一句是什么

顷刻风雨至。下一句是什么

划然海潮声,上一句是什么

划然海潮声,下一句是什么

草木争偃地。上一句是什么

草木争偃地。下一句是什么

旷野少人行,上一句是什么

旷野少人行,下一句是什么

山僧独归寺。上一句是什么

山僧独归寺。下一句是什么

衲衣尽沾湿,上一句是什么

衲衣尽沾湿,下一句是什么

敲户何急事。上一句是什么

敲户何急事。下一句是什么

仓皇前村民,上一句是什么

仓皇前村民,下一句是什么

乘屋一何亟。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