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郭主簿二首》
时间: 2025-04-29 03:55:43意思解释
和陶郭主簿二首
原文展示
今日复何日,高槐布初阴。
良辰非虚名,清和盈我襟。
孺子卷书坐,诵诗如鼓琴。
却去四十年,玉颜如汝今。
闭户未尝出,出为邻里钦。
家世事酌古,百史手自斟。
当年二老人,喜我作此音。
淮德入我梦,角羁未胜簪。
孺子笑问我,君何念之深。
白话文翻译
今天又是什么日子呢,高大的槐树下初生的阴影。
美好的时光并不是虚有其名,清爽的气息充盈着我的襟怀。
小孩坐在桌前翻着书,诵读诗篇宛如弹奏着琴声。
转眼四十年过去,你的容颜依旧如同如今。
闭门不出,从未曾与人交往,出门时邻里对我敬重。
家族世代传承古训,百史经典我亲自品味。
当年那两位老者,欣赏我所作的音韵。
淮水的德行常入我的梦中,角羁的情绪难以用簪子来描述。
小孩笑着问我,您为何如此深情厚意?
注释
- 高槐:指高大的槐树,象征生机和美好环境。
- 良辰:美好的时光。
- 襟:通常指衣襟,这里引申为心怀。
- 孺子:小孩,常用来指代年轻人。
- 玉颜:美好的面容,这里指诗人自己年轻时的容貌。
- 淮德:指淮河的美德,可能与淮河文化、有德之人相关。
- 角羁:指一种古代乐器,象征情感上难以表达的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关注社会和人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苏轼在晚年时写的,表达了他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感慨,兼有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的“今日复何日”引入了时间的主题,接着描绘出槐树下的阴影,营造了一个宁静的氛围,透出清新的气息。诗中提到的“孺子卷书坐”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也暗示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在“却去四十年”中,诗人自省过去,感慨岁月无情,但他仍旧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通过对“邻里钦”的描述,反映出他在社交中受到的尊重与认可。此外,诗中“家世事酌古”表明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他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每一句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入个人的感受,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每一句都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感表达。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诵诗如鼓琴”),增强了诵读的美感;对仗手法使诗句更加工整,提升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青春的追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知识和传统的传承。
意象分析
- 高槐: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良辰:代表美好的时光与人生的珍贵。
- 孺子:象征年轻一代的希望与未来。
- 淮德: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孺子”指的是? A. 老人
B. 小孩
C. 书生 -
“良辰非虚名”中的“良辰”指的是? A. 好天气
B. 美好时光
C. 美丽的景色 -
诗人对四十年前的感叹是指什么? A. 背景音乐
B. 时光流逝
C. 家庭变迁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体现了对生活和自然的思考。
- 《夜泊牛渚怀古》: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怀念。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轼与李白的作品,前者更注重对人情世故的细腻描写,后者则更倾向于豪放的个性与自然的表达。两者在风格上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性特征。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