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直去岁送子由北归往反百舍今又相逢赣上》
时间: 2025-01-11 02:32: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米尽无人典破裘,送行万里一邹游。
解舟又欲携君去,归舍聊须与妇谋。
闻道年来丹伏火,不愁老去雪盈头。
剩买山田添鹤口,庙堂新拜富民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米粮已经耗尽,没有人来借用破旧的衣裳,送别的行程万里,只是为了与朋友共游。解船后又想带你一起走,回到家中再和妻子商量一下。听说今年的丹药正在炼制,不再为衰老后满头白发而担忧。剩下的钱打算买山田,补充鹤口的支出,刚刚在朝廷新拜的富民侯。
注释:
- 米尽:米粮耗尽,表示生活困窘。
- 典破裘:借用破旧的衣服,表明贫困。
- 邹游:邹,指的是朋友,和朋友一起游玩。
- 解舟:停船,准备离开。
- 丹伏火:炼丹,炼制药物。
- 雪盈头:形容年纪大了,头发白了。
- 鹤口:指的是田地,象征生活的富足。
- 庙堂:朝廷,指权势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豪放、清新,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苏轼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诗中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尽管面临困境,仍然有对新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谊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开头两句描绘了米尽人穷的困境,但随即转入送别友人的场景,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洒脱。诗人虽然面临生活的困难,却并不因此而消极,反而表现出继续前行的决心与勇气。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提到炼丹与衰老,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他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最后两句则提到买田添口,显示出他渴望富足生活的愿望。整首诗在悲中见喜,情感层次丰富,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哲人、诗人的深刻思考与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米尽无人典破裘:表明生活困顿,米粮耗尽,没有人借衣服,暗含孤独。
- 送行万里一邹游:表达送别的情意与旅途的遥远。
- 解舟又欲携君去:停船后还想带着朋友一起,表现友情的深厚。
- 归舍聊须与妇谋:回家后要与妻子商量,体现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 闻道年来丹伏火:听说炼丹的事,象征希望与追求。
- 不愁老去雪盈头:不再担忧衰老,表现乐观心态。
- 剩买山田添鹤口:计划投资,展现对未来的打算。
- 庙堂新拜富民侯:暗示对政治的关注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困境比作“米尽”,生动形象。
- 对仗:如“米尽”与“破裘”,构成良好的音韵美。
- 象征:鹤口象征富足与生活的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困境中不放弃希望的态度,强调友谊、家庭与生活的珍贵,展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米:象征生活的基础与贫困。
- 裘:象征人际关系与情感的温暖。
- 舟:象征旅途与人生的流动。
- 丹:象征追求与希望。
- 鹤:象征富贵与长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米尽”指的是什么? A. 收成丰盈
B. 生活困顿
C. 友谊深厚
答案: B -
“解舟又欲携君去”中的“携君去”指的是什么? A. 一起游玩
B. 一起回家
C. 一起出发
答案: C -
诗中提到的“丹伏火”象征什么? A. 富贵
B. 追求与希望
C. 友谊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朋友的祝福与豪情,体现出李白的洒脱与豪放。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融入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他对现实的关注与温情。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