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公择过云龙张山人辄往従之公择有诗戏用其》
时间: 2025-01-25 23:39: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生固多忧,肉食常苦墨。
轩然就一笑,犹得好饮力。
闻君过云龙,对酒两静默。
急携清歌女,山郭及未昃。
一欢难力致,邂逅有胜特。
喧蜂集晚花,乱雀啅丛棘。
山人乐此耳,寂寞谁侍侧。
何当求好人,聊使治要襋。
使君自孤愤,此理谁相直。
不如学养生,一气服千息。
白话文翻译
我从出生起就多忧虑,吃肉的生活常常让我感到痛苦。
在这样的忧愁中,偶尔一笑,仍然能感受到饮酒的快意。
听说你来到了云龙山,我与你对饮时却默默无言。
快带上清歌的女子,去山外直到日落之前。
一场欢乐的相聚难以长久,偶然的相遇总是特别。
喧闹的蜜蜂在晚花上聚集,杂乱的雀鸟在丛丛荆棘中叫唤。
山中人乐于此,寂寞之中又有谁陪伴我?
何时能寻得志同道合之人,聊以慰藉我的心灵。
使君因此孤独愤懑,这道理又有谁能说清楚?
不如学习养生之道,调和气息以求长生。
注释
- 肉食:指食肉,表达生活的艰难。
- 轩然:形容大笑或开怀,暗指短暂的快乐。
- 云龙:指云龙山,可能是隐喻某个高人或志同道合之人。
- 清歌女:指唱歌的女子,象征欢乐和轻松的氛围。
- 邂逅:偶然相遇,表达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瞬息万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兼具豪放与婉约,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心境愈加孤独,面对生活的困扰与烦恼,渴望与知己相聚,借以排解心中的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表达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渴望,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豁达与乐观。开篇以“我生固多忧”引出主题,点明人生的苦楚。接着,诗人用“轩然一笑”来描绘短暂的快乐,显示出他对生活的调侃与自嘲。与友人对饮时的沉默,反映出深厚的友情却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清歌女”,不仅象征着欢乐的气氛,也可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喧蜂集晚花,乱雀啅丛棘”的描写,诗人展现出一种和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生活画面,但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的苦恼。
最后,诗人以“何当求好人”自问,体现出对知音的渴望,而“学养生”则是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尊重。整首诗情感深邃,语句简练,反映出苏轼在个人命运与人生哲理之间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生固多忧:表明诗人自觉生活充满忧虑。
- 肉食常苦墨:食肉的生活常常是痛苦的,暗示了对物质生活的不满。
- 轩然就一笑:在忧虑中,偶然间的欢笑显得格外珍贵。
- 闻君过云龙:听闻朋友来访,内心的期待与兴奋。
- 对酒两静默:和朋友对饮时却无言,显示默契与深厚的友谊。
- 急携清歌女:希望带上歌唱的女子,共享欢乐。
- 山郭及未昃:到山外去,直到日落,渴望把握快乐的时光。
- 一欢难力致:欢乐时光难以长久,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喧蜂集晚花:描绘自然的喧闹与生机。
- 乱雀啅丛棘:雀鸟在荆棘间乱飞,象征生活的复杂。
- 山人乐此耳:隐喻诗人乐于此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寂寞谁侍侧:在宁静中感到孤独,谁能相伴?
- 何当求好人: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 使君自孤愤:表达孤独与愤懑之情。
- 不如学养生:主张调养身心,以求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龙”象征高人,寓意志向与理想。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形成和谐的音乐感。
- 拟人:如“喧蜂集晚花”,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孤独与对欢乐的渴望,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生活的哲理,倡导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养生的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龙:象征高人或理想。
- 清歌女:象征欢乐与美好。
- 晚花:暗示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希望与谁一起分享欢乐? A. 山人
B. 清歌女
C. 蜜蜂 -
诗中提到的“云龙”指代什么? A. 一座山
B. 一位朋友
C. 一种生活态度 -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A. 悲观
B. 忧愁
C. 乐观
答案: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相似,均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但苏轼更显内敛,李白则显豪放,风格迥异。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选注》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苏轼的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情感与哲思。